“螢火蟲”飛近鄉村娃

在保定市安新縣安州小學,六年級學生展示製作完成的人造衛星模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川/攝

在保定市安新縣老河頭學校,學生們圍着天文望遠鏡觀測遠方物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川/攝

對於生活在偏遠鄉村的很多青少年而言,對天文學意義上日月星辰的瞭解不多,宇宙對他們而言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

2017年5月,北京一片星空天文科普促進中心(以下簡稱“一片星空”)註冊成立時,懷揣着“讓星光照進現實”的初衷,聚焦天文、航空航天類科普,在鄉村中小學通過數字化手段建立縣域鄉村科學教室模式,開設科普課程,建設科學社團,組織科普活動,捐贈科普物資,讓那些鄉村孩子也能上“天文課”。

當星光照進現實

2024年11月12日-14日,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的老河頭學校、安州小學、西里街小學迎來“一片星空”志願者服務團隊,已開展7年的“螢火蟲計劃——鄉村科普百校行”活動正式走進這3所鄉村學校。

“哇……”巨大的藍色移動球幕影院裡,正播放着《宇宙之旅》《恐龍的滅絕之謎》兩部短片,隨着一顆顆星球升至穹頂、一隻只恐龍步入視野,學生們發出陣陣歡呼和驚歎。

“凹面反光鏡將光線反射到平面鏡,再通過平面鏡反射到目鏡上,通過目鏡放大成像,從而觀測遠處物體……”在校園一處空地上,“一片星空”項目總監張春華爲老師們講解着一臺反射式天文望遠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宇航員、宇宙飛船、星球……操場上,二年級的學生們站成兩排,手拿畫筆在一幅長長的科普畫卷上描繪着心目中想象的宇宙圖景。

“老師,這條導線怎麼接?”教室裡,在一堂由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賈貴山帶來的科普講座後,六年級學生們正聚精會神製作人造衛星模型。循着流程圖示安裝片刻後,一個個零部件便“各歸其位”。

在另一間教室,五年級學生們則依序頭戴VR設備,沉浸式體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發射升空到環繞火星飛行直至最終成功降落在火星大陸表面的全過程,震撼逼真的場景令學生們嘖嘖稱奇。

“一片星空”副主任李煜往返在各個科普課堂間,偶爾與老師、學生交談幾句,詢問他們的收穫和建議。

在偏遠地區的深耕

李煜是在“一片星空”註冊成立幾個月後加入團隊的。在那之前,她已從事志願服務多年。

“一片星空”成立初期,主要針對北京地區的困境青少年羣體開展天文、航空航天領域的科普公益活動。2019年,一次機緣巧合,團隊前往甘肅省臨洮縣一個偏遠鄉村小學,爲孩子們送去天球儀、活動星圖等設備,併爲孩子們講授天文知識。

當時孩子們渴望與快樂的眼神令團隊成員難忘,也讓大家意識到偏遠鄉村地區孩子們天文、航空航天類知識的匱乏。

“也許一次不經意間的科學普及,就可以爲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向浩瀚宇宙的窗,爲他們的人生開啓一個新的方向。”李煜說。

但在我國紛繁多樣的公益科普活動中,天文、航空航天類科普鳳毛麟角,能有專業團隊長期踐行於此,更是難能可貴。

“在科普類公益活動中,天文、航空航天類是極爲小衆的,很多鄉村學校由於缺乏科普教育資源和師資而接觸不到相關知識,甚至一些學校都沒有配備專職科學教師。”李煜表示。

7年多來,李煜不僅見證了團隊的成長與改變,也見證了很多孩子和學校的成長和改變。

2023年3月,在團北京市委牽線下,“一片星空”“螢火蟲計劃——鄉村科普百校行”活動走進新疆和田塔瓦庫勒鄉巴克墩村小學,開展校園科技節。4月芳菲時節,“螢火蟲教室”正式在學校掛牌,開始爲期一年的深度科學課堂。

在籌備“螢火蟲教室”時,團隊特地捐贈了桌椅、投影儀等設備。一年時間裡,團隊每個月都會根據不同課程主題爲學校提供遠程教學。

“參加‘螢火蟲教室’的學生們創作的科幻畫,刊登在今年6月刊的《科學故事會》雜誌‘畫中有話’欄目,曾經對學習缺乏興趣的學生,在天文的魔力下發生顯著的變化,主動去找老師借書和提問,更多學生通過天文課程感受到了科學家精神、中國航天精神,並深深烙印於心。”李煜說。

在巴克墩村小學,一個曾經十分厭學的學生的前後改變令李煜印象深刻。“起初,他對參與科普活動持牴觸態度,但在一次關於星座數量的課堂互動中,他從最初以爲僅有12個星座到通過課程學習知道了實則有88個星座時,那份震撼和驚喜讓他對天文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李煜回憶道,“自那之後,他從調皮搗蛋轉變爲勤學好問,不僅在課堂上積極提問,課間也常去找老師探討各種科學問題。”2024年,在由“一片星空”舉辦的星空繪畫比賽中,該學生憑藉獨特的創意和細膩的筆觸榮獲一等獎。

2024年9月,巴克墩村小學在“一片星空”的資助下,打造了一間全新的“螢火蟲教室”。

“這個活動星圖真的很有趣,它能幫我瞭解每天晚上天空中會出現哪些星星。”“老師,太陽那麼刺眼,爲什麼用望遠鏡就不那麼刺眼了?可以用家裡的望遠鏡看嗎?”……在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克度鎮第一小學,學生們的反應令學校教師趙佳宇深有感觸,“學生對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成功激發,他們通過提出問題來進一步尋求答案,這是課程最大的成功。”

自2023年10月以來,在西藏拉薩市林周縣邊角林鄉中心小學、堆龍德慶區第二小學等學校,開展太陽黑子觀測與研究已成爲學生們最感興趣的活動之一。學生們通過天文望遠鏡科學觀測太陽黑子的演化過程,並進行記錄和對比,儼然成爲一個個小專家。

李煜覺得,一顆顆天文、航空航天的種子或許就此萌芽、植根。

閃閃熒光 亦可燎原

“一片星空”團隊已先後前往十幾個省(區、市)的40多所鄉村中小學,服務惠及十餘萬師生。據統計,團隊已累計捐贈天文望遠鏡40多臺、VR互動體驗設備70多臺、活動星圖2萬多個、月亮盤1萬多個、“祝融號”火星車模型2000個、長征五號火箭模型1000個、月球儀200個、科普書籍2000餘冊等,開展校園科技節40多場。

2024年11月12日,在安新縣老河頭學校,跟隨張春華的講解,該校初中物理教師石小東逐漸掌握和熟悉了天文望遠鏡的操作。在望遠鏡旁,是排隊等待觀測的學生們,每個人都興致勃勃,一邊認真聆聽操作要領,一邊緊緊盯着望遠鏡。

石小東說,這是學校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也是學生們第一次近距離觀測。

2024年11月13日,在安新縣安州小學,爲了讓全校760多個學生都能觀看到球幕影片,“一片星空”團隊特地調整了播放時間,避免因雨天而落空。

安州小學校長王可敬說,這是第一次有天文、航空航天類科普項目走進學校,幫助學生增長知識、拓寬視野,沉浸式體驗到科學的魅力。

在手工製作課上,安州小學六年級學生呂翰朗成爲最快完成人造衛星模型的學生之一,從未有過的體驗令他感覺新穎而有趣。

安新縣西里街小學校長馬影說:“今天是爲孩子們打開通往天文、航空航天領域的門,如何藉助望遠鏡、VR設備、書籍等爲他們設計天文學課程,接下來需要認真考慮。”

李煜覺得,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們不僅要成爲知識的接受者和參與者,更要成爲問題的發現者和成長的體驗者。

“我們通過邀請科學家以自身成長爲例,用言傳身教啓發鄉村孩子,同時發掘整合專家資源,建立健全科普志願者服務隊伍,定期組織專家、科普志願者深入鄉村,建立長期幫扶機制,爲鄉村教師開展科普培訓,給學生帶去拓寬視野的機會。”李煜表示。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