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晚清百態展會,強盜的戰利品展,民族恥辱,弱國無外交!

#暑期創作大賽#

前言

中國的近代史,是充滿着憋屈,和恥辱的。

西方列強用船艦利炮打開了我們的國門,把我們中華文明上下5000的成果和瑰寶毀於一旦。

把無數珍品運往國外,成爲他們口中津津樂道的中國寶物。

如今這些自認高傲的西方列強,仍不忘抵制我中華民族。

在國際上處處和我們作對,無論是政治經濟都對我們實行封鎖。

自從第二次鴉片戰爭過後,英法列強搶奪了無數珍品回國。

時隔100多年,英國人在大英博物館展開了一場讓國人感到恥辱而又不甘的展會。

2023年5月18日至10月8日,英國大英博物館舉辦了被譽爲全球首個涵蓋整個19世紀中國的大型特展——“晚清百態”。

這次特展是由來自14個國家的100多名學者歷經四年研究而成的。展覽展出了來自全球各地及私人藏家手中的300餘件珍貴文物(包括太平天國文物)。

其中它們失落在戰爭中、流失於貿易中、或是在清代外交中走向世界。

展品中還包括英國與清政府簽署的《南京條約》原件,中國原件目前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看到自己國家的文物,猶如戰利品一般地在海外被人來炫耀展覽,心裡確實不是滋味。

最讓我感到不高興的,還是無論展會內外,完完全全都是爲外國人服務的(這個外國博物館能理解),很多展品的介紹牌,只有箇中文名字,並沒有中文簡介。

探訪歷史,走進展館

一走進展廳,便感到一股陰霾籠罩,燈光黯淡,氣氛沉悶,令人感到壓抑。

雖然我可以理解展覽設計的初衷,因爲晚清時期確實是一個充滿屈辱和苦難的時期,但參觀體驗卻讓人倍感不適。

晚清文物自身本就沉鬱,而展覽環境的氛圍更是加深了這種感覺。

那個時代經受侵略和壓迫,備受屈辱,身處困境。

而這些展品本身已經帶有了這樣沉重的氣息,在這樣的環境中更加顯得震撼人心。

我讀到“it was the first of China’s unequal treaties with foreign powers.” (譯文:“這是中國與列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這句話時,想起了《南京條約》及其描述,內心感觸頗深。

歷史事件永恆不朽,西方承認該條約存在不公,與此同時也證明了中國的實力,體現了當代中國的崛起。

展覽中展示的《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是由黃千人於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繪製的原版。

此後,古人制作了多份拓印版,流傳至今,在大英博物館的特展上,我們所見到的也正是其中之一。

最讓人驚訝的這裡還有慈禧的鳳衣和光緒帝的龍袍,這些都是八國聯軍搶奪過來的吧

雖然清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朝代,同時晚年也是最憋屈的朝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連一國之首的衣服都能被列強搶奪,心情確實十分難受。

堂堂中華四萬萬人,敵不過數千人的洋人軍隊,可悲,可恨!

太平天國文化

在這裡我確實沒想過會看到,太平天國的文物,這段晚清時期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曾經打下了半個中國,可惜最後還是毀於內亂,被曾國藩打敗,確實讓人感嘆。

假設太平天國運動成功了,不知道那他們會不會也像晚清一樣被西方列強揉捏呢?

晚清的一些服裝

不得不說晚清時期的服裝挺潮流的,這件童裝妥妥一種中西合璧,甚至現代化的風格啊

甚至到了現代社會,這種正方形的方格菱形也是十分流行的呢

雲肩是什麼?

我想挺多人對這個比較陌生吧,我也是後來在網絡查才知道

清代雲肩,又稱雲披,是一件絲綢質地的文物,上面繡有衆多花卉圖案,色彩鮮豔奪目,還帶有別致的流蘇,極受那個時代人們的青睞。

它們像圍巾或項鍊一樣穿着,甚至可以改變普通的長袍。

說白了和披肩差不多,裝飾品,一般重要場合才用。

滿清權貴的日常衣服,而且圖案針線就非常精緻,比起現在的奢侈品用料感覺更好

清朝軍隊的衣服,不得不說,當兵也是份三五九等的,皇家護衛也就是俗稱的大內高手

衣服造型也特別高端一點

下面歷代皇帝的畫像和龍袍大家就一言而過吧。

不過真的很佩服他們的針線功夫。

晚清女子服裝,還有三寸金蓮

這些一看就是大戶人家才穿得起的衣服,這個三寸金蓮就有點來頭。

背後故事也挺殘忍的

這種審美的扭曲,是整個社會的人性扭曲的一種縮影。

它所展現的怪異現象,並非社會現象中寂滅無聲的一部分。女性纏裹小腳,恰如中國封建社會中人性被壓抑以至扭曲的象徵。

儘管纏腳之苦難言又難忍,行動之不便更是無以言表。然而,在當時的封建文化土壤中,“三寸金蓮”纔是符合女性審美規範的,也成爲了實現女性人生價值的重要手段。

一些書畫原件

一些文物

看到這裡就已經接近尾聲了。

其實還有挺多照片的,但來不及整理了。

在這裡我要感謝一下,在英國的朋友給我提供了這麼多的照片。

用《晚清百態》主人翁的照片做一個結尾吧。

李夫人是此次展覽的主角,出身名門,端莊而賢惠。

她並不是一個年輕貌美的形象,而是一個承擔着教育子女和應對丈夫紛繁的小妾們的重擔的五十多歲的女性。

此外,她還以持素聞名。

李夫人的面容極爲生動,非常富有故事性,讓人們對那些被遺忘的人們有了更多關注。

李夫人的畫像是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藏文物中的一部分。

總結

這次“晚清百態”展覽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展出的文物珍貴而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反映了晚清時期的百態人生和社會風貌。

在展覽過程中,人們深入探討了文物來源、歷史背景和審美扭曲等問題,不斷反思歷史並思考未來。

回顧歷史,我們已經走過了那段曲折的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成爲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然而,歷史不是遺忘,而是永遠不要忘記。

我們要珍惜今天的繁榮穩定,警醒歷史的殘酷和憋屈,牢記民族自強的使命,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全文完)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長按點贊”,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