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風而戰的黃河守橋人
原標題:迎風而戰的黃河守橋人
人民鐵道報特別報道組 董暢 宋丹 王昭
“今天,我們接着對南同蒲黃河鐵路橋的護木、橋枕、橋墩、箱梁進行檢查。橋面風大,下橋墩時掛好安全繩,注意安全。”12月19日8時,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工務段渭南橋隧車間華山養修工區工長張晉剛安排當天的作業任務。
南同蒲黃河鐵路橋全長1100米,跨黃河與隴海線貫通,是晉煤外運的重要交通咽喉。2019年,該橋經過改造後,由老式鋼樑結構轉變爲箱梁結構。
確認橋上無列車通行後,張晉剛和工友們沿着大橋南處約20米高的50級臺階拾級而上。一上橋,強勁的風撲面而來。大夥兒分兩組沿着鋼軌兩側向前檢查。剛入路兩年的大學畢業生劉海宇彎腰用力矩扳手判斷螺栓鬆緊,副工長樑昊半蹲着用電動扳手固定螺栓。寒風不斷往工服裡鑽,身上武裝得再嚴實,大夥兒的耳朵、臉頰很快變得通紅。再冷,手上的活兒也沒有停,一旁的作業人員侯博天通過敲擊聲作出判斷。
10時50分左右,橋面檢查告一段落。大夥兒收拾工具,準備轉戰橋墩。“接着從昨天的15號橋墩繼續檢查,戴好安全帽、繫好安全繩。”張晉剛叮囑道。
“第一次下橋的時候,根本不敢往下看。黃河水翻騰,看幾眼水面就會有眩暈感。那時檢查一圈上來,渾身都是汗,一半是熱的,一半是嚇的。”揭開蓋板,樑昊第一個沿着鋼筋扶梯下橋。只見他熟練地換着安全繩掛鉤,穩步來到橋臺上,隨即盯着同組的劉海宇下橋,絲毫沒有從前的畏懼感。橋臺上的工作主要是查看高強度螺栓有沒有鬆動、斷裂。兩人一邊敲擊、仔細辨聲,一邊小心翼翼地轉換地點。
12時40分左右,橋墩檢查作業結束,大夥兒來到橋下,掏出包裡的乾糧吃了起來。稍作休息,他們繼而前往下一個檢查點。
通向大橋箱梁的入口是一扇圓形門。大夥兒爬上樓梯,扶着橋身一腳跨入箱內,彎腰鑽了進去。橋肚子裡幽深空曠、一片漆黑。藉助頭燈和手電的照射,工友們依次跨過約1米高的格擋,來到檢查點。
箱梁裡,鋼結構的活動支座和固定螺栓需要及時除鏽或更換,消除安全隱患。“兩人一組,每組按順序檢查箱梁。注意檢查螺栓、焊接處有沒有裂紋、鬆動,發現故障要用油漆做好標記。”張晉剛說。分工安排完後,工友們手持檢查錘進行逐一巡查,踮腳、仰頭、彎腰、半蹲、伏地……頭頂、牆面、地面的每一處螺栓,都是他們檢查的重點。忽然,他們頭頂傳來了列車的風笛聲。伴隨車輪聲響徹耳畔,箱梁微微震動。
“別看我現在很淡定,剛來給箱梁做檢查的時候,列車風笛聲把我嚇一跳。”作業人員徐易安起身固定頭燈,“現在這個時節還好,再過一個月,這裡就是‘冰箱’了。”
寒來暑往,華山養修工區作業人員始終堅持“在崗一分鐘,安全六十秒”,做好守橋人。
16時許,經過上萬次的敲擊和4小時的高強度作業,他們順利完成了200米箱體、13000多顆螺栓的檢查任務。離開箱梁前,樑昊用石灰筆在入口的牆上寫下檢查日期和作業人員姓名。
下橋返回工程車的路上,夕陽漸沉,大片蘆葦迎風晃動,上方的南同蒲黃河鐵路橋巍然屹立。不久,一列火車安全駛過大橋。
來源:人民鐵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