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投資服務費率“降聲一片”
記者近日採訪發現,包括國有大行在內的多家銀行近期不約而同下調理財產品費率和基金申購費率,有的甚至推出“0費率”優惠。對此,相關投資界人士表示,銀行方面相繼降費,一方面是在落實監管要求,更好讓利投資者,另一方面也是面對激烈市場競爭採取的“以量補價”。 按照中銀理財提前一天發佈的相關公告信息,從11月19日起,投資者購買中銀理財某款指定7天持有期的理財產品,將可以享受費率優惠。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2日至14日3天時間內,中銀理財就曾在官網密集發佈多達10條類似的理財產品費率優惠公告。 在光大理財的官網上,近段時間同樣羅列了多條費率優惠舉措的公告。其中,該公司一款最低持有期60天的理財產品,從11月5日(含)開始推出費率優惠活動,涉及管理費和銷售服務費。在其中的B類份額銷售服務費優惠政策中,優惠後的費率爲0(年化)。 理財產品服務費“降聲一片”,基金申購費率也“不甘示弱”。 中國農業銀行日前在官網發佈了調整某基金產品定投申購費率的優惠公告。依據該公告,自11月11日起,投資者如通過農行渠道定投某指定基金產品,從首次定投扣款起即可享受申購費率1折優惠。 記者進一步梳理髮現,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近期也紛紛發佈相關基金申購費率的優惠公告。 購買理財產品可以最低享受0費率,基金申購也能享受1折優惠……這股“降費潮”的背後,是什麼因素在推動? “銀行相繼降費,一個重要原因是落實監管要求,讓利投資者。此外,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是主要推動因素之一。”南京財經大學投資學系資深教師王慧表示,伴隨着近年來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加上居民收入及財富積累的持續增長,人們的投資意識在逐步增強。在財富投資與管理市場,銀行、互聯網平臺和券商的競爭日益激烈。“像螞蟻財富、京東金融等互聯網平臺在持續提供低費率甚至0費率的基金申購服務,不少券商也頻頻降低ETF(即交易所交易基金)的管理費率和託管費率,這種情況直接倒逼銀行採取降費措施。”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者對於投資成本的敏感性在增加。 在王慧看來,爲了降低投資成本,更多的投資者會傾向於選擇費率相對更低的投資產品。而當低費率基金產品或理財產品的銷售量明顯要高於同類型高費率產品時,投資者的這個選擇又會反過來推動銀行“以量補價”,採取薄利多銷的措施來提升消費者投資體驗。 採訪過程中,也有相關理財專家表示,當前市場利率持續下行,固收類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受到一定影響,爲了保護投資者利益,銀行理財公司主動降低費率,主要是出於增強客戶對理財公司信任度考慮。“我們也看到,10月以來,多項利好政策的出臺,極大激發了資金進入股市的熱情。減費讓利就成了不少銀行提升產品吸引力、緩解資金外流的重要手段。”一位券商人士說。據金陵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