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姓埋名27年的雙料影帝,在唐詭中用演技大殺四方,你肯定認識
在這個“流量爲王”的娛樂圈,有人靠顏值,有人靠炒作,還有那麼幾個人,靠演技把角色演到觀衆心坎上,但偏偏戲紅人不紅。陳創,戲路寬、演技佳,從《寶蓮燈》裡的“哮天犬”到《唐朝詭事錄》的“費雞師”,他讓一個個角色成爲經典,卻一直甘於隱姓埋名,低調得讓人幾乎忽視了他“影帝”的頭銜。誰能想到,這樣一個無數角色加持的老戲骨,幾乎從沒走紅過?
《寶蓮燈》裡的“哮天犬”是他的第一場“大戲”。演狗這事兒聽上去有點“委屈”,陳創卻爲這個角色下足了功夫。爲了揣摩狗的神態,他成天在狗羣裡觀察,“咬牙切齒”地把狗的細節演到極致,竟把“哮天犬”演成了無可替代的經典。導演餘明生直接誇,“中國不會再有第二個哮天犬”。連觀衆至今都忘不掉那個毛茸茸、憨厚忠心的小狗——就是沒幾個人知道,狗是他演的。
機會往往青睞肯拼的人,接下來他遇到了《活着》的劇版。導演大膽地把“富貴”這個角色交給了他,沒錯,就是葛優珠玉在前、難以超越的“富貴”。外人覺得壓力山大,可陳創倒是全身心投入,開始琢磨這個“吊兒郎當”的小人物。片中有個場景是他站在屋檐上唱花鼓戲,他一嗓子下去,那種市井氣和人物的小滑頭勁兒演得地道又傳神。
有意思的是,就連原著餘華都說:“他就是我心中的富貴。”因爲這部劇,他還拿到了上海電視節的最佳男演員獎,豆瓣評分一直穩居9.5,成了不少人心中“不可多得”的演技標杆。
2013年,他獨挑大樑主演了電影《孔二皮進城記》,一個殘疾的小學老師,生活清苦還帶着點泥土氣,爲了把“孔二皮”演出那種窮且堅韌的勁兒,他不洗頭、不刮鬍子、兩套戲服換着穿,愣是把自己弄得“蓬頭垢面”,和角色一模一樣。這份執着沒白費,他靠這個角色拿下了電影百合獎和大學生電影節的雙料影帝。
得獎那天,陳創也去參加活動,按流程還得在現場接受採訪。可有意思的是,記者問了幾個無關痛癢的問題就撤了,弄得全場冷場,沒一個人想繼續採訪他。陳創看着周圍的冷落氛圍,還得自己打圓場,笑着說了句:“那咱們走吧。”一個沒有緋聞、沒流量、光靠演技的影帝,連採訪都沒人願意多花幾分鐘,這纔是所謂的“戲紅人不紅”。
在娛樂圈,流量意味着金錢,有了流量,資源自動找上門。這也是爲啥不少人明知演技比不過,也要往“頂流”上擠破頭。相比之下,陳創這樣低調內斂、不善炒作的演員,幾乎很難爭到什麼好資源。一次拍戲,他看到一位流量演員和他對戲,站着乾巴巴地念臺詞,就提了句“可以動起來”,結果人家不領情,反倒一臉不屑地拒絕了他。陳創只能笑笑:“戲在你身上,不在我這兒。”
陳創對“流量”現象的無奈,藏在他的態度裡。儘管看不慣這個行業的變化,甚至被人“懟”,他也無力改變大環境。爲了生存,他默默妥協,但對演技的執着卻從沒放棄。他說過,“爛片可以拍,但角色不能演爛”。哪怕接的是質量不盡如人意的劇本,他也一絲不苟地把每個角色演到位——這就是他爲數不多的堅持。
陳創有個有趣的習慣,他喜歡坐公交、去菜市場、討價還價,不是爲省錢,而是爲了感受“生活的原味”。他說:“天天開着豪車、住着大房,離生活太遠了。”他覺得,真正的演技來源於生活的沉澱,很多時候角色裡那種微妙的情感,是得看得多、感受得多才能悟出來的。現在有不少年輕演員演戲憑想象,離生活遠了,演出來的東西難免虛假,這也是他一直不屑的“隔靴搔癢式”演法。
陳創,這個默默無聞、始終紮根角色的演員,演技成就了一部部經典,卻依舊沒能真正“火”起來。近年來,流量明星不斷涌現,有的靠炒作贏得話題,有的靠臉刷滿存在感。但像陳創這樣靠角色被記住的演員卻寥寥無幾。這位“史ploya.chadandan.com上最卑微的影帝”用行動告訴大家:好演員的使命是演繹真實,把角色演到觀衆心裡,而不是上熱搜、賺流量。
在快節奏、講求利益的娛樂圈,陳創堪稱一股清流。觀衆從他演過的“哮天犬”“費雞師”“富貴”這些角色中,感受到的是角色的生命力,而非娛樂圈的浮躁泡沫。他是觀衆眼中的“演技派”,也是娛樂圈裡少有的“隱姓埋名影帝”。人們常說“光環之下未必有影帝”,可對陳創來說,沒光環,他也從未停止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