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在港都早午餐館裡,串聯在地品牌的生活實驗室:Lee & daughters李氏商行

推開南高雄二聖二路上的「Lee & daughters李氏商行」大門,香氣撲鼻而來。落地窗導引進的是南國長年暖熱日光,小桌小椅坐滿食客,擺盤靈巧的早午餐點上桌前,笑語聲已此起彼落,擡頭機車眼前飛竄而過,馬路對面公園滿溢的靜謐與綠意是遠景,有某幾個角度,夾帶濃濃旅行既視感,悠哉的城市氛圍本是禮物,李氏商行珍重地接下,在裡頭灌進最高雄款ㄟ生活美學。

李氏商行2009年從文化中心旁的福建街起家,最後在二聖路上落地生根,店名取作「Lee & daughters」,顧名思義,是李家女兒們與父母「玩料理」的秘密基地,主理人是李家的大女兒和二女兒,珮瑜和盈璉。

李氏商行2009年從文化中心旁的福建街起家,最後在二聖路上落地生根,店名取作「Lee & daughters」,顧名思義,是李家女兒們與父母「玩料理」的秘密基地。 圖/李氏商行提供、陳建豪攝影

過了瘋狂的用餐時段後,珮瑜脫下圍裙,從忙如戰場的廚房走出來準備受訪,劈頭第一句是轉頭先和二妹交代,接着澎湃的臺西混融美食紛紛上桌,「來!先吃!我們邊吃邊講。」第一時間,她不是急切地想知道自己會被怎麼採訪,而是希望來者要吃飽,也一定要吃好,這是高雄人的霸氣。

後來發現,這裡之所以能在高雄競爭如此激烈的早午餐界長年屹立不倒,除了珮瑜豐沛的創作靈感外,她大氣又率真的個性,進而無私串聯優質在地品牌攜手不斷進化,翻玩出更多貼地的城市生活美學是關鍵,還有那顆初心。於是我好奇地發問,何以在高雄想開像這樣的一家店,起心有了,這13年來動過哪些念頭。

經典早午餐「我的吃飽飽」。李氏商行在高雄競爭激烈的早午餐界長年屹立不倒。 圖/李氏商行提供

珮瑜說,「09年開店前,我和盈璉先去了一趟歐洲進行考察,當時遍訪許多英國和歐陸的早午餐館、咖啡館和烘焙坊,其中在倫敦拜訪過餐館Ottolenghi Spitalfields後帶給我很多的刺激和啓發。我對於出生自以色列耶路撒冷,最後在英國開啓成功事業的主廚Yotam Ottolenghi非常佩服,他不僅揉合多元飲食文化,把蔬食變主食以及千變萬化的熟食盤都讓我印象深刻。」因此回來創設李氏後,她也嘗試大量使用多元繽紛的在地風土蔬果來堆疊時令滋味,成爲店裡餐點招牌特色。

她接着說,「我的父親李文義,是南高雄林園辦桌系統資深的總鋪師,林園人都尊稱他一聲『阿義師』,開店前我長年跟着父親辦桌,因此在2015年催生子品牌『Lee's Second Chapter李氏第二章』時,心想何不再更進一步結合臺式辦桌料點和各色歐美風情沙拉或涼菜,於是生出了外帶熟食系列餐盒。」當時這極具開創性的做法很快就在高雄獲得如雷好評,進而發展出的「西式辦桌」系列餐酒會,完美混融東西飲食文化的能力,至今也無其他早午餐館能夠取代。

李氏父女聯手料理。 圖/李氏商行提供、陳建豪攝影

東西混融,西式辦桌餐點。 圖/李氏商行提供

旅行讓珮瑜印象深刻的還有去拜訪的英國老教堂,「他們釋放出空間,讓餐館或藝術工作者們,不管是品牌或個體,都能在這玩進行各種話題性的快閃企劃,固定時間就輪換,這樣的彈性我很羨慕,因爲無法常態性在店裡菜單展現出的創意,都可以在快閃店裡去實驗。」也因此這些年三不五時,就會突然在他們臉書看到公告,何時在商行前騎樓又有甚麼樣的企劃要推出。

盈璉補充,「回頭看,從2005年左右,高雄有些品牌已嗅到改變的契機,大家開始各自默默的往更有質感和講究細節的方向去經營深化,那就像種子,最後慢慢在街角巷弄裡萌芽,加上近十年來廉假航空興起,帶動大家更頻繁的往海外出走,而飲食是旅行中的主力環節,文化撞擊再文化疊加,在體驗過更多元也更深度的他方樣貌後,回到日常,大家自然也對生活中的吃喝用度更講究,店家也連動着要不斷進步提升,整座城市因此被推着向前。像是有越來越多年輕主廚返鄉創業就是一個很明顯的差異,我們自己都覺得很開心。」當城市在成長,人也在試着跟上,這個跟上,不必然是從零急起直追,對於某些老店而言,累積的底早就夠厚,需要的只是與時俱進,歷久,彌新。

西式辦桌餐點料理過程。 圖/李氏商行提供、陳建豪攝影

高雄最迷人的,始終是人,和裡頭真誠的人情味。珮瑜說,「還有就是不管飛得多遠,高雄都讓我覺得有家可回,這是一個不只宜居,也能安穩讓心落地紮根的地方。我喜歡透過言語或行爲,將那種待人的暖熱遞送出去,就算我們的長輩可能不習慣與人擁抱,但只要找到開關,就像踏進我們店裡,我想讓每個人透過吃,都覺得被理解,也被疼惜。」

我開店的核心信念至今沒變,享受優質飲食體驗,不是少數人特權,我們想要讓每個人都負擔得起有品質的生活。

— 李氏商行 李珮瑜

「我從哪裡來?未來要往哪裡去?還有,誰能夠在路上一起同行?能否從我們出發,把那些優質的在地品牌都串起來,一起打造只屬於高雄的生活美學?」珮瑜這些年一直反覆對自己進行這些哲學性的靈魂拷問,也不斷付諸行動進行「從我到我們」的串聯和實驗,以前的高雄太害羞,現在要讓more is more,因爲她們知道,只要找到對的夥伴,1+1必定能大於2。

李氏商行一家。 圖/李氏商行提供、陳建豪攝影

「我們透過辦市集、特別企劃或轉介等方式,讓品牌可以有機會和其他同調性的品牌相遇。Lycannele思維一露法式甜點、魚社長/Fish-Chairman、劉姥姥花椒油、溫柔實驗室 Laboratoire de douceurs、嘉田農作⋯⋯太多了,每一個我們都好喜歡。」合作過的在地優質品牌名單攤開,洋洋灑灑,珮瑜姐說着說着眼裡盡透着光。山與海,老派與摩登,東方與西方,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個性,但在李氏商行相互撞擊後不僅不違和,還不斷往高雄人心中更深的地方去。

活動整年不停歇的高雄市如果是一個百變的巨型金剛,那這些隱身在鋼材裡的小螺絲釘們,安靜卻活躍地協助運轉着,功不可沒,你仔細看,關節裡他們都暗暗透着光。

李氏商行安靜且活躍地運轉着。 圖/李氏商行提供、陳建豪攝影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