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安居 不只是社福問題
臺灣高齡化時程預估
再過三年,臺灣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試想一下,一臺捷運車廂中,現有的48個座位中的六個博愛座,可能馬上要增加一倍、調整爲12個纔夠!
根據國發會的統計資料,臺灣在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後,至2021年,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10.5%,預計到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470萬人、佔總人口比例達20.1%,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而當銀髮社會不再只是學術論壇上的「趨勢研討主題」,而是眼下的現況,包括醫療、長照、交通、居住等各式各樣的問題,也成爲刻不容緩,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超高齡社會,是個已經來不及「超前部署」的議題;銀髮族的安居計劃,也不是從內政部轉至衛福部管轄,就能夠解決的問題。它甚至是一個早就跳脫「社會福利」層次,必須結合政策法規與市場經濟,共同面對解決的難題。
或許是文化因素與傳統家族觀念使然,不少國人對搬進養生村興趣缺缺。但不想住養生村,住在老房子裡養老也不簡單!沒有電梯的老公寓越爬越辛苦;傢俱設備都老舊了,原本想重新裝潢,偏偏又談了都更,心想花這些錢不划算,結果一等就是八年、十年過去,都更改建依舊遙遙無期;想把老房子拿去銀行做「以房養老」,可能因爲子女有意見而無法申辦...。於是乎,老人與老宅,沈重的灰暗色調,硬是蓋住了原本可以是樂齡生活的色彩。
由於資金充沛,壽險集團與大型企業投入養生事業,或許是個值得推廣的方向,與其擔心這些資金投入房市,不如制訂更有實質效益的政策,從稅制與優惠着手鼓勵業者投入。包括產業界與學術界都呼籲,銀髮產業應該仿效日本,由大型法人機構擔綱,往市場經濟角度發展,才能提供管理良善的優值產品,提升銀髮族安全、品質、尊嚴的老年生活。
臺灣房屋集團總裁彭培業表示,以往的房地產市場中,也許沒有太多的選擇,但是由於這場全球疫情,徹底改變了民衆對於養生和健康的認知,未來的養生產業勢必會出現極大的變化,相當值得期待;而對民衆來說,也會有更多、更好的銀髮產品,只要政策能推一把,一定能創造政府、產業、民間三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