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重申拒絕加入RCEP立場

印度商務部長戈雅爾(Piyush Goyal)接受CNBC專訪,重申拒絕加入RCEP的立場,並批評中國的貿易行爲「不透明」。圖/美聯社

印度商務部長戈雅爾(Piyush Goyal)接受CNBC專訪,重申拒絕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立場,並批評中國的貿易行爲「不透明」。此外,印度期望在地緣政治風險下,成爲「臺灣+1」的另一個半導體國家。

印度一開始就參與RCEP首輪談判,其他部分國家也認爲其角色有助於制衡中國。然而,印度總理莫迪在2019年以「核心利益」問題未解決爲由退出。2020年RCEP簽署協定時,共15成員國,包含東協10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紐澳。

戈雅爾指出,當時印度已分別與東協、日本和韓國簽署FTA,並與紐西蘭達成規模約3億美元的雙邊貿易協定。「加入RCEP不符合我國農民和中小企業的利益,而且這在某種程度上,就像是與中國間簽訂FTA。」

戈雅爾直言:「中國經濟非常不透明化,從貿易、政治、到管理方式,都與民主國家期望的方式有所不同,國內沒有人願意與不透明的經濟體簽訂FTA。」他並批評中國利用WTO政策謀利,向各國傾銷品質不合格的廉價商品。

另一方面,印度聲稱半導體產業目標比照臺灣、美國、韓國等,成爲「臺灣+1」趨勢下的另一個半導體國家,吸引那些尋求晶片供應鏈風險分散的外資企業。

印度的晶片戰略除了吸引外資,也將攜手美國等其他主要半導體國家成爲合作伙伴。該國早在2021年投入100億美元的預算,鼓勵國內外相關產業發展。戈雅爾表示,「我們正大力鼓勵半導體產業進駐,重要的是開始打造生態系統,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代工廠進來,進一步實現在地晶片製造。」

據TrendForce最新報告,截至2024年臺灣先進製程在全球晶片產能的佔比約44%左右,其次是中國(28%)、韓國(12%),美國和日本市佔率分別爲6%和2%。但到2027年,臺灣在全球產能佔比下降至40%,而韓國佔比可能下降2%,而中國在此期間有望成長3%至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