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東歐經濟走廊 抗衡帶路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由於大陸經濟放緩,「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貸款的速度減緩。圖爲浙江省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集裝箱碼頭。(新華社)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由於大陸經濟放緩,「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貸款的速度減緩,該項目的宏偉目標已顯著縮小,其中義大利揚言要退出,而斯里蘭卡、尚比亞等國則發現自己墜入債務陷阱,無法履行貸款義務。除此之外,相抗衡的做法也相繼出現,像9月G20領導人峰會期間,印度、中東和歐洲就宣佈展開「三方經濟走廊」(IMEC)計劃。

BBC等媒體報導,「三方經濟走廊」項目旨在通過鐵路和航運網絡,加強歐亞之間的運輸和通信聯繫。除鐵路線外、IMEC走廊還包括一條輸電纜、一條氫氣管道和一條高速數位網線。東部走廊連接印度與阿拉伯灣,北部走廊連接阿拉伯灣與歐洲。不過,《連接力》作者卡納(Parag Khanna)表示,「三方經濟走廊」項目最多隻能是一條中等規模的經貿走廊,還算不上是「一帶一路」的「對手」。

首先,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方面已經領先「三方經濟走廊」項目10年,截至2023年7月,該倡議的投資總額已經達到驚人的1兆美元。超過150個國家已加入成爲「一帶一路」的合作伙伴。「一帶一路」項目的地理範圍,已從區域性擴展爲近乎全球性的倡議。

其次,「IMEC」項目的合作備忘錄(MOU)細節不足,迄今它僅是勾勒這個經貿走廊的潛在地理範圍。但實現起來,卻必須面對明顯的地緣政治複雜性,需要處理與合作伙伴國家間的關係,例如美國、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這些國家經常意見不一致,近日爆發以巴衝突,就有專家分析,將衝擊到三方經濟走廊。

此外,唯一加入一帶一路的G7國家義大利,在新總理梅洛尼上臺後,也揚言要退出一帶一路,但有分析指,義大利或許真的想退場,但心中可能另有盤算,希望能以更具實質內容的中義協議,來取代一帶一路,希望能改善義大利和中國之間的貿易。

爲迴應「一帶一路」倡議,七國集團(G7)和美國在2022年推出「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合作伙伴關係」項目,目標是到2027年能動用6000億美元,進行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歐盟則有「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但這兩個計劃在規模和雄心上都無法與「一帶一路」相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