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匯率,又創新低!

來源:券商中國

印度匯率徹底崩了。

北京時間12月2日,印度盧比匯率持續走低,創出歷史新低,美元兌印度盧比日內最高報84.737。消息面上,在印度經濟意外降速的背景下,交易員們正在押注印度央行可能會比預期更早地降息。

據印度統計部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三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長5.4%,遠低於印度央行預期的7%,亦低於市場預期的6.5%的增幅。經濟數據公佈後,高盛集團、巴克萊銀行等經濟學家紛紛下調了印度經濟全年增長預期。

當前,外國投資者正在從印度市場撤離。根據NSDL數據,今年10月、11月,外國投資投資者(FPI)通過交易所從印度股票中合計撤出了133332千萬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1145億元)。印度債券也出現了自被納入摩根大通關鍵指數以來的首次月度資金外流。

突然崩了

北京時間12月2日,印度盧比匯率持續走低,創出歷史新低,截至發稿,美元兌印度盧比日內漲0.21%,報84.72。

消息面上,交易員們正在押注印度央行可能會比預期更早地降息,同時預期印度央行可能會採取降低現金準備金率、購買債券等一系列措施來支撐流動性。

據悉,印度央行下次貨幣政策決定將在12月6日做出。其中,野村證券預計,印度央行將降息25個基點。

野村證券亞洲及印度(除日本外)首席經濟學家Sonal Varma在接受採訪時表示,GDP數據“將改變”印度央行週五會議的局面。“從表面上看,政策權衡可能顯得十分明顯,但從細微差別來看,我們看不到任何權衡,並認爲寬鬆政策早就應該實施了。我們目前預計回購利率將下調25個基點”,並“計劃將現金準備金率下調50個基點,以應對銀行業流動性緊張的問題”。

分析認爲,印度如果不能有效應對當前的經濟挑戰,未來的經濟增長前景可能更加嚴峻,盧比匯率可能繼續走弱,或將再次創下2024年新低。

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印度央行面臨更大的壓力。據印度統計部最新發布的數據,在截至今年9月的三個月內,印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4%,增速較4~6月(6.7%)大幅放緩,且已是連續三個季度減速。這一增速是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遠低於印度央行預期的7%增速,亦低於市場預期的6.5%的增幅。

經濟數據公佈後,高盛集團、巴克萊銀行等經濟學家紛紛下調了印度經濟全年增長預期。

華僑銀行經濟學家表示,印度最近一個季度的GDP增長遠低於預期,這可能會促使印度央行儘早降息。印度央行將在週五降息25個基點,隨後在明年2月份再次降息。

高級經濟學家Lavanya Venkateswaran表示,目前公佈的數據顯示,印度私人消費和投資支出等關鍵領域的增長勢頭正在放緩。

匯豐環球研究的分析師保羅・麥克爾表示,印度7月至9月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低於預期,這可能會促使印度央行在本週五的決策中放寬貨幣政策。這位外匯研究全球主管表示:印度央行可能會通過將現金儲備率下調50個基點來注入更多流動性。

麥克爾還補充道,印度盧比在過去一週是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而“出人意料的政策降息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印度央行的艱難抉擇

據印度統計部的報告,今年第三季度,印度經濟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製造業、電力和天然氣生產的增長乏力,尤其是採礦業的萎縮,拖累了整體經濟表現。

經濟學家將印度第三季度GDP增長放緩歸咎於各行業表現不均衡,私人消費增長的下降抵消了政府支出和農村復甦的積極影響。他們表示,意外疲軟的GDP增長數據也反映出令人失望的企業盈利,而製造業受到的衝擊最大。

HDFC銀行首席經濟學家Sakshi Gupta表示,經濟增長放緩源於製造業、電力和採礦業增長放緩。在需求方面,消費增長放緩可能是由於城市需求放緩。

隨着經濟增速放緩,印度央行承受的降息壓力正越來越大。在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政府中,包括財政部部長在內的多位部長最近表示,高昂的借貸成本正在損害經濟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貨幣寬鬆的大背景下,印度央行維持利率不變已接近兩年,但印度央行行長沙克蒂坎塔·達斯最近重申,考慮到通脹風險,現階段降息將“非常危險”。

馬塞勒斯投資經理人公司首席投資官紹拉布·慕克傑亞表示,鑑於印度通貨膨脹率接近6%,印度央行面臨艱難抉擇,“但我認爲他們需要儘早開始降息”。

由於印度央行拋售美元以限制印度盧比匯率貶值,截至11月22日這周,印度外匯儲備出現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單週跌幅,至四個多月來的最低水平。印度外匯儲備連續第八週下跌,已跌至數月低點6565.82億美元。

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正在從印度市場撤離,FPI已連續兩個月拋售印度股票。根據 NSDL 數據,今年10月、11月,FPI通過交易所從印度股票中合計撤出了133332千萬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1145億元)。

與此同時,印度債券也出現了自被納入摩根大通關鍵指數以來的首次月度資金外流。

責編:李丹

校對:劉榕枝

版權聲明

" Type="normal"@@-->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