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選》莫迪贏了面子輸裡子 3原因國會「慘勝」

印度總理莫迪4日在首都新德里自行宣佈在2024大選獲勝。他即將邁入第三任期。(美聯社)

印度2024大選4月19日開跑,直到6月1日結束。73歲的現任總理莫迪一如預期順利連任,週二(4日)自行宣佈當選,預計週六(8日)宣誓就職。然而開票結果與出口民調差距甚大,國會席次執政黨根本沒過半,純屬「慘勝」。印度政治學者與評論員分析,至少3大原因讓選民決定不讓執政黨在下一個5年享有一黨獨大的地位。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週三(5日)報導,莫迪(Narendra Modi)成爲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以來拿下第三任期的第一人。選前大多數民調指執政的印度人民黨(BJP)將以絕對多數大勝,本月1日出口民調顯示以BJP爲首的國家民主聯盟(NDA)將贏得國會下議院(Lok Sabha)3分之2以上席次,莫迪選前發出豪語要囊括400席,結果灰頭土臉。他週二自行宣佈勝選時並未提及執政聯盟在國會滑鐵盧。

莫迪民調一直大幅領先,支持者狂贊執政黨選情固若金湯,開出來的選票卻讓BJP在下議院連絕對多數的門檻(272席)都過不了,比上屆大減63席。放眼國際政壇,2016年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與英國公投決定脫歐,都是出口民調失準的前例。莫迪執政10年之後贏得第3任期,卻是首度必須仰賴友黨合作以保住執政地位。下議院543席,BJP只拿下240席,BJP的友黨52席,在野聯盟235席。反對黨宣稱這是多元主義的勝利。

印度政治學者梅塔(Pratap Bhanu Mehta)週二發文表示,BJP無法取得絕對多數的結果「戳破了莫迪威信的泡泡」,「今日的莫迪只是又一個由人民削弱力量的政治人物」。新德里智庫「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資深研究員瑟卡(Neelanjan Sircar)說,選舉結果對於廣受歡迎的國家領導人是一次檢驗,有如一記警鐘,「許多選民認爲,他在本該充滿活力的民主制度越了界」。

2014年上臺的莫迪推出許多國家發展方案與福利規劃,掌權10年來受歡迎的程度是印度幾十年來首見,印度成了世界上成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在科技、太空領域也有長足進步。印度教徒在這個14億人口大國佔了8成,他強力鼓吹印度教民族主義的言行更能討好大多數選民。

莫迪不僅喊出印度要在2047年晉升已開發國家之列,甚至提出未來1000年的發展願景。然而近期的國家進步與遠期的願景大餅,並未改善國民貧困與青年失業的大問題,尤其農村鄉間更加嚴重,國民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新德里政治評論員傑拉斯(Arati Jerath)說,莫迪接下來可能被迫要放緩一些「雄心大計」,爲了讓印度成爲在國際舞臺享有大國發言權的印度教國家,他必須謹言慎行,因應國內政局的挑戰。

多年來BJP常受到「利用國家機器壓製反對派」的抨擊。莫迪掌權10年,原本大鳴大放的印度媒體「乖順」許多,反對黨與領導人受到訴訟與財務夾擊。莫迪政壇死對頭、隸屬小老百姓黨(Aam Aadmi Party)的首都德里首席部長克里瓦爾(Arvind Kejriwal)3月被捕,在首都引爆抗議潮,BJP駁斥政治陰謀論。

莫迪曾明確表示要把印度從非宗教國家變成以印度教優先的國家,最近甚至在印度教聖城阿尤德亞(Ayodhya)1992年一處遭右翼團體拆毀的清真寺遺址蓋了一座印度教羅摩神廟(Ram temple),今年1月神廟尚未完全落成之際,莫迪還親自到場主持開光儀式。

批評人士認爲,莫迪執政10年讓全國宗教兩極化衝突持續惡化,印度穆斯林人口2億多,人數遠遠不及印度教徒,仇視伊斯蘭教的情緒導致原本已氣氛緊張的社區頻頻發生宗教暴力事件。莫迪在競選期間多次遭控利用仇恨情緒煽動支持者,他直指穆斯林是「滲透者」的言論引發極大爭議。大選結果顯示,多數選民對這類言論並不買帳。小老百姓黨表示,人民厭倦BJP統治,希冀轉變,透過投票反對「仇恨與獨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