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漲停!近年來業績承壓,這家湖南零售龍頭官宣收購半導體公司轉型
12月11日,籌劃重大資產重組而停牌近兩週後,湖南零售企業友阿股份(002277.SZ,股價3.69元,市值51.44億元)復牌,迎來一字漲停。根據12月10日晚間披露的重組預案,友阿股份擬收購半導體企業深圳尚陽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尚陽通)100%股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以2023年業績來看,尚陽通以友阿股份一半的收入,實現了幾乎翻倍的淨利潤。半導體的技術密集屬性,顯然帶來了比傳統零售更強的盈利能力。從估值來看,尚陽通最新一輪融資估值與友阿股份當前市值基本相當。不過,這次交易尚未披露定價。
今年以來,A股併購重組不斷升溫,尤其是9月“併購六條”實施以來,傳統行業圍繞新興行業的跨界併購不斷涌現,其中光伏、半導體成爲熱門領域。跨界併購雖熱,但商譽減值、資產整合等風險也顯現。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記者分析稱,在本次重組潮中,若上市公司核心主業差異化護城河穩固,收益優勢明顯,沿着產業鏈或供應鏈延伸,重組成功率會比較高。
零售企業跨界半導體
根據友阿股份發佈的重組預案,上市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尚陽通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尚陽通主營業務爲高性能半導體功率器件的研發、設計和銷售業務。
作爲湖南區域零售龍頭,友阿股份的經營業態包括百貨商場、奧特萊斯、購物中心、便利店、專業店、網絡購物平臺,截至今年6月末在湖南各地擁有13家門店和77家便利店。對於收購目的,友阿股份表示,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以百貨零售爲主要業務,近年來受到消費習慣改變,以及電商、即時零售等新興業態的衝擊,傳統實體經營模式競爭加劇,上市公司主業業績承壓。
公司稱,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將實現戰略轉型,切入到功率半導體領域,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加快向新質生產力轉型步伐,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從而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持續盈利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友阿股份尋求業績突圍的需求是迫切的。從近5年業績來看,公司收入規模從2019年的62.48億元縮減至2023年的13.24億元,歸母淨利潤從3.17億元下滑至4800多萬元。
而本次標的資產尚陽通,曾在2023年5月衝刺科創板IPO,但在今年7月終止。作爲冉冉升起的半導體賽道“玩家”,尚陽通穿透後的股東名單中包括上汽集團、創維集團、中國中車等明星企業。
對比來看,半導體的技術密集屬性,顯然帶來了比傳統商超更強的盈利能力。以2023年業績爲例,友阿股份以約13億元的營業收入,實現4800多萬元的歸母淨利潤;而尚陽通以約6.7億元的營業收入,實現約8300萬元的淨利潤。也就是說,尚陽通以上市公司一半的收入,實現了幾乎翻倍的淨利潤。
從市場估值來看,根據尚陽通終止IPO前的最後一次審覈問詢函的回覆,截至當時的最後一次融資爲2022年10月,投後估值爲50.81億元,而友阿股份今日漲停後市值約51億元。收購主體與標的資產在體量上可以說是旗鼓相當。那麼,標的估值這兩年是否繼續上漲?友阿股份本次收購是否存在“蛇吞象”的可能?目前,友阿股份尚未披露本次資產評估情況和交易定價。
其實,這並非友阿股份第一次跨界。2022年,友阿股份就曾籌劃控制權變更,半導體企業微創英特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擬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當時還承諾向上市公司注入儲能、光伏、新能源、大數據、充電樁等相關業務。不過,這筆交易在今年2月正式終止。
需要注意的是,友阿股份作爲零售企業想要收購半導體資產,行業跨度不小,未來整合發展仍面臨考驗。12月11日,記者嘗試就公司今後零售與半導體兩大業務的協同問題採訪友阿股份,記者撥打公司電話併發去採訪郵件,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A股併購重組不斷涌現
今年以來,A股市場出現併購熱。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11月初發布的數據,今年以來,“科創板八條”和“併購六條”等措施陸續出臺,旨在堅持市場化方向、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在企業併購重組中的主渠道作用。前三季度併購重組活躍度顯著提升,近幾年持續低迷的態勢顯著改變。傳統產業優化重組升級,新興產業成併購主領域,產業鏈整合漸成主流。
中信證券12月初發布的研報統計顯示,2024年1—10月A股市場首次公告的重大重組事件數量達100起,相較2023年有明顯升溫。尤其是隨着2024年9月底“併購六條”的發佈,10月份A股市場首次公告的重大重組事件達到了20起,創數月新高。
其中,半導體、光伏等新興產業成爲熱門投資領域。除了友阿股份外,近幾個月,富樂德、雙成藥業、百傲化學、光智科技等上市公司也選擇跨界併購或投資半導體資產。
不過,記者注意到,跨界併購面臨技術和人才儲備、資產整合與業務協同、高溢價帶來的商譽減值等多種風險,成爲了監管重點。從交易所問詢內容來看,多家公司被問詢交易估值的合理性、跨界收購必要性、業績承諾可靠性等。
12月11日,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上市公司進行跨界併購,若是簡單進行跨界,無法深入掌握產業深層次的競爭優勢,則難以解決主業不振的問題。”
他進一步表示:“跨界如果是被動的,自己現有核心主業都幹不好了,那麼跨界的風險非但不會減小,反而可能加大。但如果核心主業差異化的護城河穩固,收益優勢明顯,爲了進一步優化成本結構、擴大收益空間,利用自身積累的低成本資本沿着產業鏈或供應鏈延伸,那麼成功率會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