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中心上限數 今討論是否取消

北區醫院評鑑拖了一個半月遲未公佈,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今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最終結果。(本報資料照片)

疫情延宕,暌違7年的醫院評鑑去年重啓,臺北區、北區評鑑已經完成,拖了一個半月卻遲未公佈結果。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今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最終結果,同時,針對下一年度的醫院評鑑將有重大改革討論,分別是取消醫學中心上限數以及評鑑和健保給付脫鉤。不過,專家憂心,兩大改革恐若演變爲「到處都是醫學中心」,不僅民衆看病部分負擔變貴,醫學中心較高的給付點值,亦將衝擊健保財務。

全臺現有19家醫學中心,其中8家位於臺北區,包括臺大、北榮、三總、新光等,爲全臺競爭最激烈區域;由於傳出今年第八、第九名醫院分數太過接近,可能因此「增額」。

「我已經夠格,爲何不行成爲醫學中心?」,醫策會副董事長蔡森田表示,醫院都有成爲醫學中心的迷思,由於國內許多醫院醫療水準都已達到醫學中心水準,只因分數些微落後,沒辦法成爲醫學中心,並非評鑑的本意。

蔡森田透露,這次開會重點,將針對下一輪評鑑,討論取消上限家數規定,只要醫院醫療品質通過醫學中心水準,即可成爲醫學中心,此外,也會進一步討論評鑑和健保脫鉤,即健保給付給各醫院的錢「拉齊」,不再因不同層級給付不同金額。不過,醫界表示,醫學中心肩負研究教學任務,取消醫學中心上限數,等於全臺「到處都是醫學中心」,對民衆來說,「進去看診起跳就要600元以上,有的地區經濟較貧弱,病人也會流失。」

「如果打開醫學中心天花板的目的是增加民衆負擔,民衆做錯了什麼?」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對民衆而言,可能在一家醫院看病看了幾十年,某天醫院升級了,不換醫院,就會被罵違反分級醫療精神、加重醫院負擔,若要繼續看,就得付上更高的費用。

至於評鑑與健保給付脫鉤,蔡森田指出,事實上,目前已經逐步脫鉤,現在除了護理費、病房費用等四項之外,其他手術等各項給付都和地區醫院、區域醫院完全相同。但醫界認爲,醫學中心健保給付若比照區域醫院等拿一樣較低的點值,「醫學中心一定站出來反對」,或是後者比照前者,一起提高,將會嚴重衝擊健保財務。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不同層級醫院的給付不同,是因爲他們有着不同的責任,醫學中心有研究教學,治療急、重、難、罕病的責任,若醫學中心的給付標準要與其他層級相同,可能會影響醫療取向、分級醫療的執行,也讓醫院失去良性競爭的誘因。

臺北區、北區評鑑今雖進行最終討論結果,但衛福部表示,最終評鑑結果,預計農曆年前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