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蹈呈現美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美籍華人編舞家沈偉——

以舞蹈呈現美

楊 寧 顏欣彤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10月21日 第 06 版)

沈偉是一名美籍華人編舞家,他善於在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中找到共性,創編一支支靈動的現代舞作品,用豐富的肢體動作表達生命的力量。

從零開始

1968年沈偉出生於湖南湘陰,父親是當地湘劇團的導演,他從小受到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小時候經常看到父親伏在案邊創作的身影,他在寫劇本、練書法或者畫畫。我還看到他給演員排練。這無形之中激發了我對藝術的興趣。”沈偉回憶道。

9歲時,沈偉考入湖南省藝術學校湘劇科,經歷了6年嚴格的科班教育,唱唸做打,樣樣不落。沈偉介紹道:“那時我一年纔回家兩次,見父母很少,身體和意志都經歷了很大挑戰。”

上世紀80年代戲曲式微,沈偉放棄了湘劇演員的工作,赴考中央美術學院,但由於文化課成績不合格未能被錄取。這扇門關了以後,沈偉又嘗試推開另一扇門。他在19歲時考入廣東舞蹈學校,並創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專業性現代舞《太陽依舊升起》。

1991年,沈偉與同一批畢業的同學一起成立了大陸首個現代舞團——廣東實驗現代舞團。在這裡,他既編又舞,作品多帶有孤獨敏感的氣質,比如在獨舞段落《不眠夜》中,失眠青年與枕頭共舞,以表現無聲的情緒。1994年,沈偉憑藉這部作品,榮獲中國首屆現代舞大賽編舞及舞蹈表演的雙料一等獎。

在沈偉看來,每次學習新的東西都是從零開始,不斷突破,而此前學習戲曲和繪畫的經歷爲他打好了作爲藝術家的基礎。

遠赴紐約

1995年,沈偉獨自前往紐約。他想出門看看世界。

“我是學校裡唯一的華人學生。初來乍到,經濟條件不好,我借宿在朋友家裡。”沈偉回憶道。

來到紐約的前幾年,沈偉幾乎每天都在音樂會、博物館和劇院裡度過,學習文學、音樂和電影,靠着教課、賣畫和在劇場演出維持生計。

儘管生活艱難,沈偉依然對美非常執着,認爲一切美的東西都可以表現人的情感,精神和智慧。他說:“我有很強的求知慾,我想知道怎麼呈現美,怎麼掌握美的表現形式,以及怎麼創造我要的美。”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9年沈偉創作的作品《聲希》在歐洲上演,融合了東方傳統美學與西方現代藝術,引起很大轟動。“聲希”一名取自於老子《道德經》中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舞臺上以八大山人的巨幅畫作爲背景,舞者們宛如“魚”一樣融入其中,引領觀衆共同感知對時空、生命的探索。

2000年,沈偉的作品《天梯》在美國舞蹈節首演,創作靈感源自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保羅·德爾沃的繪畫作品,巨大的白色樓梯橫貫舞臺,舞者身着長裙,挺拔靜立,或緩慢遊走,引發靈魂深處的哲思。

這部作品入選當年《紐約時報》十大最重要的舞蹈作品之一。沈偉開始進入西方主流視野,他說:“有時候就差那麼一步,過了最艱難的時候,就能看到未來了。”

世界巡演

2001年,沈偉成立了沈偉舞蹈藝術團。後來他陸續創作了《春之祭》《地圖》等作品,並在全球100多個城市、40多個國家演出。

沈偉的創作理念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他注重將人體的動作與書法的線條相結合,並融合國畫的元素,創造出一種新的藝術語言。

沈偉受邀擔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節目《畫卷》的編導。舞者行雲流水地飛轉,留下雲紋、山河、日出的圖案,渲染出一派山水畫的意境。

演出之外,沈偉平時會在舞團上課、排練。他也很關心和照顧大家的生活,比如外出巡演可能會不習慣當地飲食,會生病,會受傷等等。

在正式登上舞臺之前,所有人都要訓練。沈偉說:“演《聲希》和《天梯》這兩部作品之前,我們會養神、打坐。我們還會圍成一個圓圈鼓勵對方,一起呼吸,一起感受。雖然每個人的性格和狀態都不一樣,但在舞臺上,我們是一個羣體。”

沈偉相信,只有當所有人的呼吸和心跳都同步時,才能真正創造出有靈魂的作品。在今年8月,他將攜作品《天梯》和《聲希》在國內5個城市再度巡演,這寄託了25年回顧的意義。

對於沈偉來說,藝術給他帶來了精神上的支撐。在創作的時候,他感覺到自己所有的困難和壓力都不見了。時至今日,他依然努力打磨新的舞蹈作品,將美呈現給觀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