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人大代表接到的三通電話

昨天,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已經進行到第三天,連續任職三屆的老代表秦紅嶺卻仍舊對開幕當天接到的三通電話念念不忘,“我特別激動,而且真是沒想到,反饋這麼快!”

三通電話背後有故事。秦紅嶺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說,1月14日大會開幕當天下午,她剛到小組審議的會場,手機就響了。“是中軸線申遺辦的負責人,他專門來電迴應我的建議。”原來,在上午參加西城代表團的分團審議時,秦紅嶺率先舉手,拋出兩個建議:“根據平時的調研,我覺得中軸線申遺成功後,在價值闡釋、公衆參與及國際傳播上都略顯不足。還有一個是關於城市更新政策的,希望能定期評估、動態優化。”

“沒想到建議剛剛提出不到5個小時,中軸線申遺辦有關負責同志就來電迴應。”秦紅嶺介紹說,那位負責人向她說明,北京將制定實施中軸線保護傳承三年行動計劃,利用中軸線申遺成果做好老城整體保護。作爲北京建築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秦紅嶺常年關注北京建築、文化領域的話題,她說,相關部門高效的答覆特別是“制定三年行動計劃”的安排,說明把中軸線工作當成一個整體系統推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向社會開放”。

接過第一通電話後,秦紅嶺正要繼續參加審議,沒想到電話又響了。“這回是市住建委城市更新處的工作人員,他針對我上午提到的第二個建議介紹了今年北京要實施的新舉措,說得很細緻。”

對這個回覆,秦紅嶺也表示很滿意,但她還在思考着城市更新的瓶頸問題,比如跨項目平衡機制不順暢等到底怎麼解決?

讓秦紅嶺沒想到的是,過了沒一會兒,她的手機第三次響起。話筒那邊傳來市住建委城市更新處一位負責人的聲音:“我擔心工作人員的回覆不到位,所以再補個電話跟您進一步說明一下城市更新現在的瓶頸和未來的對策……”秦紅嶺激動地說:“這不僅是高效,簡直是默契了!”

從上午10點提出問題,到接到三個迴應電話,中間只有不到5個小時的時間。秦紅嶺說:“這樣的代表建議處置機制讓我體會到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積極作爲’的真正含義。”

據瞭解,本次人代會上,市政府有關部門首次探索實施人大代表建議快速響應機制。大會期間,有關部門每半天就整理一次代表意見建議,並分類解決:能落實到“字面上”的抓緊落實,落實不到“字面上”的,就落實到“事兒”上。有關部門負責人說:“這種快速反應機制在大會上形成閉環,促使政府工作報告最大限度反映代表意志、凝聚各方共識,也必將爲我們開展工作提供更好的借鑑。”

文/本報記者趙婷婷蔣若靜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