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漏一公斤氣體!美俄兩國相互甩鍋沒人修,國際空間站要完了?

國際空間站運轉艱難,到處漏氣以及金屬疲勞,都是站內維修人員無法改變的現狀。

這樣一個衆國合作的產物,雖然合作爲項目的推進提高了效率,但心不齊的各國,還是讓空間站成爲了大家相互指責對方的場所。

而與之相對的,是中國獨立建成的天宮空間站,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優勢簡直不要太明顯。

不堪重負的國際空間站

外國聯合建造的國際空間站,如今卻很難再維持下去了,而這到底是因爲建造時間過早,還是因爲起初就是豆腐渣工程?其實無論是哪一個,各家需要另尋出路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了。

早在今年九月份,美國NASA便發佈過一份報告,其中提到如今的國際空間站上有50多處明顯的隱患以及4處嚴重的裂縫。如此算下來,每24小時都會有一千克左右的氣體泄露。

可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時候應該是今年四月份,當時更是出現過每24小時泄露1.68千克氣體的情況。也許在陸地上時,這種瑕疵都可以及時的彌補,但是在外太空,這些瑕疵卻很難查明或者很難補救。

原因則在於無論是漏氣區域還是裂縫區域,都十分狹小難以發現,即使發現了有問題的地方,也會因爲周圍遍佈衆多複雜的支架與管道,而無法讓維修人員接近。

除了空間站自帶的零部件複雜繁多之外,空間站的廊道上一般還放着各類科研設備以及其他雜物。別說是使用專業工具修復了,僅僅是靠近空間站內壁進行檢查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了。

當下,美國爲了避免國際空間站,影響自家宇航員的人身安全,居然已經開始要求增設撤離用載人飛船的臨時座椅了。要知道,世界上在高新科技領域能和美國一較高下的國家可沒有幾個。

如果美國都見事不妙準備拔腿就跑,那咱們就可以對空間站內的問題嚴重程度,其實也就有個大概的判斷了。

也許在此之前,NASA還希望再拯救一下國際空間站,但鑑於漏氣現象已經存在五年沒有根除,那他們當然會理所當然的把放棄空間站當作首選了。

之前,空間站當中的各國宇航員還可以通過站內的物資,來平衡上面的漏氣問題,但隨着漏氣時間的延續,最終是會影響到空間站的硬件運行環境的。

要知道,站內有很多處於震動過程中的零部件,而漏氣會致使金屬的震動應力發生變化,從而大幅減少零件的使用壽命。當金屬出現過度老化的情況後,便會形成我們熟知的金屬疲勞。

這種狀態下的空間站即使看起來還在穩定運行,各國也不敢再讓自家宇航員繼續待在裡面的。畢竟,越高精尖的構造,出現問題後形成的後果一般也會更加嚴重與徹底。

雖然國際空間站代表了人類最先進的科技成果,但宇航員的培養同樣需要各國傾注無數的心血,宇航員本身也需要不斷的學習與努力。空間站沒了可以再造,可要想再培養出來一個成熟的宇航員就沒這麼簡單了。

當下,美國已經準備好撤離了,那俄羅斯自然也會立馬把這件事提上日程了,當美俄兩國不再對空間站縫縫補補時,空間站的報廢時間想必也快了。

國際空間站有問題的不止設備

國際空間站雖然在現如今問題頻出,但衆國即使提前預知了這種情況,最終也還是會決定製造空間站的。當然了,他們既然選擇了進行合作,對當下各自猜疑的情況,也必然是早有心理準備的。

細數古往今來無數的航天工程,國際空間站依然能算的上是當代規模最大的項目了。

起初,建設空間站的想法甚至一度遭到了反對,當時美國航天局就認爲這絕對會是一個耗資巨大且用途有限的失誤項目。但各國後續經過多輪商討,再削減了無數次資金後,還是敲定了建造國際空間站的想法。

據瞭解,早在1996年時,美俄便帶着超11個歐盟航天局成員國,與日本、加拿大、巴西等國開始了對國際空間站的項目推進。在此過程中,項目總額預算甚至達到了500億美元。

作爲項目推進的投資大頭,付出276億美元的美國,自然有很強的話語權。據瞭解,整個空間站並非是指派某個國家獨自制造的,而是各國分別管理其中一部分。

整個空間站主要包括基礎桁架、居住艙、服務艙、功能貨艙等設施,而美國負責的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居住艙。另外,其中的能源系統和太陽能電池帆板,也有美國出力。

然而,合作式的空間站製造組裝模式,最後也很容易讓各國在發現問題後互相甩鍋。早在2018年11月,俄羅斯就宣稱空間站漏氣現象並非不可抗力,而是某些人故意爲之。

經調查,俄羅斯認定此次的漏氣就是美國某女性航天員鑽出來的,目的則是爲了能提前離開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那麼俄羅斯當局是怎麼發現的呢?

原來,這一次出現問題的地方是生活艙,這一塊兒本身就是美國負責的,而當時爲了確定真兇,也對站內的航天員進行了測謊測試,在此情況下,俄羅斯全員接受測試,美國航天員卻拒絕接受測謊。

就此,藏在暗處的真兇到底是美國航天員當中的誰,其實就已經無所謂了。只要跟自己沒關係,俄羅斯就可以憑此向美國當局施壓了。

然而這雖然能讓美國吃個啞巴虧,卻也會讓他們懷恨在心,這不,今年的漏氣事件當中,美國NASA當局便發佈了一則公告,宣稱出現問題的地方是“星辰”號服務艙與飛船的接口。

而這塊區域主要的責任方就是俄羅斯了,美國爲了表示此次漏氣的嚴重性,甚至專門標明瞭此處漏氣是空間站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稍有不慎甚至會威脅乘組人員的人身安全。

雖然俄羅斯向外宣稱,空間站漏氣主要是因爲零件震動以及金屬疲勞,但美國肯定是不會放過拿俄羅斯大做文章的機會的。

所以說,雖然各國在上世紀末期建造國際空間站時有過一段蜜月期,但在局勢不斷變化的當下,空間站當中的問題自然也就不只是漏氣出問題這麼簡單了,各國此可都在找機會挑對方的刺,空間站本身的硬件瑕疵反而要放在一邊了。

國產空間站令我國多方面受益

各國鼎力合作空間站卻還是出現了兄弟閻牆的情況,其實若是獨立建立空間站,那這些問題就可以全部避免了。也正因如此,我們纔會大力的研究中國牌空間站。

就在 2023年5月30日,我國便宣佈了中國空間站的建造階段已經圓滿完成了。據瞭解,此次我國研製的空間站內的各艙段、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等部分,以及承載這些硬件的運載火箭,都是完全國產化設備。

由於空間站的主導權全在我國身上,其實也就避免了各國互相指責的情況發生。另外,由於國際空間站建造的時間過早,各項科技含量也自然是無法與近年才建造成功的中國空間站相比了。

而當我們擁有了國產空間站後,也就有了利用外太空空間資源進行太空探索和前沿科學研究的機會了。現如今,站內就放有超千套前沿研究設備。

這些設備最終將用於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等領域的研究。另外,外太空的特殊重力環境以及真空環境,也能讓我們冶煉出在地球上無法造出的合金材料。

如果我們能憑此在合金材料上實現突破,最終也就可以製造出更具優勢的半導體晶體了。不過,這些領域對於普通民衆來說還是太遠了,而我們創造的科技最終也是要造福所有人的。

所以國產空間站中,還進行着各項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實驗。就在11月15日,天舟八號貨運飛船還帶上去了一批設備用於亞磁果蠅實驗。

最終該項實驗的結果,將直接會爲大腦感知磁場的方式,以及對神經系統的影響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數據與研究經驗。

實際上,空間站在實驗研究之外,還能夠讓我國更好的趨利避害,國際空間站在設立之初,其實也承擔着一部分遙感衛星的運行任務。

簡單來說,就是其可以用於觀測地球的自然災害,另外也可以實時觀測大氣質量,從而更好的預測各地的氣候變化。那麼既然國際空間站能擁有這些功能,我國的空間站自然也就不會落後太多了。

而國產空間站除了自身的價值意義重大,以及對我國的影響深遠之外,也能讓我們在地面上的外交變得更加便利。據瞭解,如今阿聯酋就傳出了要投資國產空間站300億的想法。

2022年9月16日時,阿聯酋方面就與我國簽訂了正式的航天項目合作備忘錄。並且他們在投資國產空間站之外,也希望從我國帶回去相應的先進航天技術。

畢竟,他們同樣希望在近幾年向太空發射“拉希德二號”月球車,所以阿聯酋對我國的航天技術是非常傾心的。

總而言之,別看我們爲了國產空間站的建設花費了難以計數的費用,但我們能憑此取得的回報同樣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無論是我們在前沿領域的技術突破,還是與他國的外交關係的日益密切,其實都離不開國產空間站的成功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