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民辦學校首屆畢業生的“進化論”

談及三年前選擇學校的原因,創校生們提供了形形色色的答案。

有的說,德琳的希沃技術吸引了自己;有的說,是被校長的線下宣講所感染;有的說,是被自家表哥“安利”而來;有的說,是被學校硬件、軟件所震撼……

“一千個觀衆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720名學生眼中有720個德琳學校。

2020年中考招生季,德琳學校正式開始招收首屆高中生,高中部校長張輝到各初中學校宣講。其中一站,就是楊詩怡就讀的學校。

*德琳學校總校長馬新禮

*德琳學校高中部校長張輝

對於那一場宣講,楊詩怡印象深刻。“張校長特別幽默風趣,介紹德琳學校各方面的硬件、軟件,都很高端,很吸引我!”一言以蔽之,楊詩怡是被張輝校長的個人魅力所吸引,而對德琳學校動了心。

*楊詩怡

這是一位頗有主見的初中生。雖然“一見鍾情”,楊詩怡並沒有“衝動選擇”,而是多方瞭解。

其中就包括與鄰居姐姐的一番細緻溝通。對德琳一無所知的鄰居判斷:這是一所全新的學校,又是民辦的,可能各方面條件都不完善。基於審慎的原則,對方建議她“三思”。

聽到這樣的反饋後,楊詩怡細細琢磨,又專門到學校實地走訪。她發現,德琳的校園環境精緻優雅,完全體現學校以“精”辦學的精神。這裡精細、規範化的管理更是給了她足夠的信心。“那一刻,我覺得不光校長靠譜,學校也是靠譜的。”

就這樣,成就了她與德琳學校的三年相伴成長。

有別於楊詩怡眼中所說的“靠譜”,高三11班的郭家宜形容第一次遇見德琳,是一種“好奇”的感覺。

“德琳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跟初中完全不一樣!”郭家宜形容,德琳全面鋪開的希沃平板技術對她益處很大,每一次老師在講臺上講解,她在臺下可以及時用平板記錄重難點。如果遇到老師出題,她也可以迅速在座位上寫下答案,及時將情況反饋給老師。

這樣的技術支持,反饋到郭家宜身上,最直觀的體現便是在最近的高三藝術聯考中,她過了重本線。接下來就是好好準備文化科,爭取考上重本院校。

三年過去,“好奇”早已進化。“現在是‘神奇’。”她笑着說。

除了“硬核”支持,郭家宜所說的“神奇”,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她的潛能像被施了魔法般激發了。

作爲一所全新的高中,德琳學校在高一第一學期就開始物色合適的學生來當活動主持人。而郭家宜除了外形條件上的優勢,她的談吐、儀態都在面試中給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事實上,郭家宜此前從未有過主持人的經驗。老師卻對她充滿信心:“沒關係,你要相信自己,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會當主持人,一切都可以學習。”

在老師們的鼓勵下,郭家宜慢慢有了勇氣:既然自己的潛能被看見了,爲何不搏一搏?

不會寫主持稿?那就上網搜索,自己寫,寫完再給老師看!說話會嘴瓢?那就一次次在臺下練習,直到麻木!上臺會怯場?那就不斷給自己加油打氣,壯着膽子去跟更多人說話,扭轉“社恐”屬性!

*郭家宜

三年來,數不清的大大小小活動,身邊的搭檔如流水般更換,但只有她成爲了鐵打的女主持。她用一次次優秀的表現爲德琳高中的“賞識教育”做了最有力的印證。

是的,“賞識”,是德琳學生、家長、老師口中一個隨時都被蹦出來的高頻詞。

在這裡,“賞識”並不是簡單的鼓勵,而是潤物細無聲地重視學生需求、聆聽學生意見。

在這裡,“賞識”並不是簡單的口號或者主張,而是每個人都自然而然踐行的一種文化。

楊詩怡告訴我們,學校在各個角落設置了兩種信箱,一個是收集學生建議的,叫“我有良言”,一個是收集學生喜歡的,叫“我要讚美”。

*學校設置的兩種信箱

“我要讚美”信箱自然與賞識有關,而“我有良言”信箱同樣有教育的深意在。

同樣是高三藝考生的別雨欣,在德琳三年,逐漸變得越來越開朗,從前習慣用日記來抒發情緒的她,現在願意和外界溝通,大膽地表達自我。

在她看來,德琳高中的三年,就是一個學校師生共建的三年。創校初期,曾有學生寫下對學校食堂的建議投入信箱中。很快學校就換了廚師,飯菜變得好吃了。

*學生可以寫下建議/讚美,投入信箱中

別雨欣親自投遞過的建議案,是希望能夠進一步延長晚自修時間。“在這之前,學校已經在同學們的建議下把晚自修的時間延長了一次。所以再次延時的建議沒有被採用。”雖然如此,但別雨欣對學校願意傾聽的民主作風高度讚賞。

“我的感受是,我們這一屆是共同在打造德琳高中,這裡的一些規章制度,是會因爲我們而變化的。”別雨欣說。

現就讀於高二7班的餘漫,與自己的學姐別雨欣有同樣的感受。“我還記得高一剛入校不久,張校長就和我們說,學校設立的意見箱,大家有任何意見都可以寫,可以實名或者匿名。他會一封封去看,如果是可行的建議,就會上行政會討論,然後整改。”

*餘漫

現爲學校學生會副主席的魏金凱坦言,“被重視”是他在德琳一直努力向上的重要動力。

因中考失利來到德琳的魏金凱,形容自己在高中階段選擇日語作爲第二外語是一次“新生”,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促成這種轉變的,就是學校的“賞識教育”。

*魏金凱

“我第一次感到‘被賞識’,是在開學考試的時候。排名是全校20多名,相對中考成績有些進步,就上臺領獎了。這給我埋下了一顆種子,想要再拿一次獎!”在此之後,魏金凱時時以“再拿一次獎”爲目標激勵自己。而學校老師不僅爲他的某一次進步喝彩,也客觀爲他分析自己的優劣勢,最終找到了日語這一條更適合他的跑道,讓“努力”與“優秀”成爲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作爲魏金凱的學姐,又是前任學生會主席,楊詩怡在許多學弟妹眼中,是值得學習的榜樣。但楊詩怡卻坦言自己並不完美,甚至也曾迷茫過、失落過。“剛進入德琳的那段時間,我也曾經不斷懷疑自己。”

但神奇的是,德琳的老師並沒有刻意安慰楊詩怡,而是“曲線救國”——讓剛一入校的楊詩怡當班長。

*楊詩怡

“當時一知道自己被選上當班長,我第一時間跑去跟老師請辭。”楊詩怡跟班主任解釋,自己不愛講話,也不善管理,不適合當班長。沒想到班主任淡定地說:“不用擔心,我看得出你是一個可以很好去掌握、把控、解決各類事情的女孩。”

一句看似輕飄飄的話,卻給了她極大的信心乃至震撼。“這是第一次有人這麼誇我。”楊詩怡說,也是因爲這一句話,之後的楊詩怡每每遇到困難都會立刻冷靜下來,努力向“沉着冷靜”去靠攏,處理好班級,乃至學校日常繁雜事務。

而每當她懊惱學習進度落後於同班同學時,她的老師又會鼓勵她:“你要相信自己,你不是笨,只是慢。”寥寥數語,總能成爲安撫她的最佳利器。

“賞識、讚美每一位學生”,這並不是德琳的一句虛空口號,而是切切實實落在地上的行動。

如果說,三年前德琳高中推行“賞識教育”還只是一個“賣點”,那麼,經過三年的努力踐行,“賞識教育”早已成爲師生、家長的共識,成爲這所學校最重要的特色。

在這裡,聆聽每一個、看見每一個、欣賞每一個、重視每一個,是教育的核心。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比教學常規、管理、刷題等更有效、更重要的育人手段和成功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