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報復伊朗陷兩難
(圖/路透社)
伊朗對以色列發動空襲,這事件非常有意思。伊朗並非偷襲,而是在72小時前透過土耳其通知各國,意思就是給你們時間準備,飛彈都攔下算你們行,攔不下就別怪我。CNN因而評論這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失敗」,利用大場面達到威懾,卻又不造成局勢升級。
伊朗攻擊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與中國、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和歐洲國家的外長們通話,表明「局勢惡化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各國應敦促伊朗勿升高局勢」。看來該打電話的人都打了,纔會讓伊朗打出這張「精心設計的失敗」牌。
但以色列會不甩美國,堅持採取行動,報復伊朗嗎?這是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
首先,以色列雖聲稱損失輕微,但「輕微」定義因人而異。以色列空軍基地遭打擊應是事實,但如果這是以色列攻擊伊朗領事館的F-35戰機駐地,意義就完全不同了。表示冤有頭、債有主,伊朗是來算帳的。
伊朗真正打擊核心是那幾枚高超音速飛彈。美國戰爭研究所表示,這是仿效俄羅斯空襲烏克蘭的混合模式。稱爲「雞尾酒式空襲」或許更爲妥善。無論如何,伊朗達成目標對以色列的威望打擊很大。過去只有以色列想打誰就打誰,現在是「裡子」損失小、「面子」損失大,吞下去會被各方看「衰小」,能不報復嗎?
以色列會怎麼迴應?有兩個限制因素,一個是自身能力,另一個是拜登政府的決心。
首先談以色列自身能力。以軍事科技來說,以色列軍事數位化的先進程度冠絕全球,部分甚至超過美國,和中東各國相比存有「代差」。而軍事科技只要有「代差」,就是勝者全贏,因爲能讓對方武器失效。
筆者之前即曾爲文,隨着21世紀電腦科技的全球擴散,中東各國軍事數位化的程度愈來愈高,以色列的「代差」優勢已不存在。美國外交政策學者卡拉布雷塞教授即承認伊朗有高水準的駭客能力。伊朗軍事數位化能力或許不如以色列,但差別不大。以色列打迦薩的哈瑪斯,可以想怎麼打就怎麼打,但打伊朗不行。
以色列前參謀長兼財政顧問的阿米納爾准將估算,擊落一枚彈道飛彈成本約350萬美元,擊落一架無人機成本爲100萬美元,總計這次攔截伊朗襲擊,以色列付出約40到50億以色列幣的成本,伊朗成本則不到其10%。這種消耗戰,不要說以色列打不下去,連美國都不行。這是爲何美國一再表示不尋求與伊朗衝突的原因。
美國已要求以色列在對伊朗做出反應前先通知美方。這是要限制以色列的迴應方式。目前各方都按美國劇本走。以色列在迦薩攻擊肆無忌憚,傷害平民太多,已造成拜登競選活動的困擾,走到哪裡,抗議者都如影隨形,支持以色列的力度已經減弱很多。
以色列想自行其是,走另外一條路,恐怕過不了拜登那一關。但以色列的「面子」還是要顧的。會不會也來一場「精心設計的失敗」?就拭目以待。(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