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走向共存 專家:兒童打疫苗利大於弊

專家指出,兒童感染雖症狀輕微,但仍會有重症,如多系統炎症徵候羣(MIS-C)、腦炎、中風等風險,接種疫苗利大於弊。(資料照/黃世麒攝)

5~11歲兒童第2劑疫苗22日起開打,而6個月~5歲幼兒的莫德納疫苗也預計在7月中旬開打。專家表示,去年臺灣疫情控制得好,兒童接種疫苗的重要性被質疑,今年Omicron疫情升溫後,美國的兒童感染機率增加了5倍,很多醫院都遇到大量兒童住院,加上臺灣當前防疫策略已走向共存,兒童接種疫苗利大於弊,全世界都建議接種。

臺灣疫苗推動協會秘書長、臺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今出席「全心守護婦幼,預控即時行動」研討會時指出,過去各界覺得新冠肺炎對兒童不嚴重,多數感染後都是輕症,很長一段時間,兒童打疫苗的議題很有爭議,尤其在疫情不嚴重的臺灣,兒童接種疫苗的重要性遭到質疑。

不過,後來局勢已有所改變。呂俊毅表示,Omicron疫情出現後,美國的兒童感染機率增加了5倍,很多醫院都遇到大量兒童住院,不再像去年那樣,很少兒童被感染、住院,甚至演變爲重症。

根據過去臨牀試驗結果,12~15歲青少年接種輝瑞/BNT疫苗的保護力爲百分百,而5~11歲兒童接種的保護力與青少年類似,高達90%。疫苗上市後的真實世界數據則顯示,面對具有免疫逃脫的Omicron,青少年接種輝瑞/BNT疫苗的保護力剩不到50%,但對重症的防護仍高達7、8成。另1篇涵蓋11歲以下兒童的數據也顯示,預防感染的效果不好,約僅6、7成。整體而言,雖然兒童接種疫苗,對保護感染的效果不好,但是即便感染也不太容易重症,非常值得打。

除了效果,呂俊毅表示,大家關心的重點還有疫苗副作用,mRNA疫苗接種後的心肌炎多出現在年輕男性,以輝瑞/BNT疫苗爲例,好發於15、16歲青少年,成人則少很多。大多數的心肌炎,都發生在第2劑mRNA疫苗接種後的2、3天~1周內,會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喘、心悸等症狀,但多數都不用更特別治療,休息後就會好起來,好了之後也沒有留下後遺症。

呂俊毅表示,兒童接種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風險低,高風險年齡層是青少年。不打疫苗者,染疫後一樣會有心肌炎,甚至有更多其他的風險,接種疫苗所能預防的住院,遠多於接種後因副作用產生的住院,美國CDC仍強烈建議兒少接種疫苗。去年臺灣疫情控制得好,兒童疫苗的接種另當別論,不過今年防疫策略走向共存,兒童感染雖症狀輕微,但仍會有重症,如多系統炎症徵候羣(MIS-C)、腦炎、中風等風險,接種疫苗利大於弊,全世界都建議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