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學起來!「長壽觀察家」揭人瑞4大共同點
除了先天基因,如何過日子也會影響人的壽命。(圖/Shutterstock)
醫學昌明,人類壽命也隨之延長,長壽話題歷久不衰,然而「呷百二」對大多數人而言感覺遙不可及。研究百歲人瑞的專家透露,除了先天基因影響,能活到百歲的人士有幾個共同特色,包括維持人際關係強健、人生有目標、注重靈性面、懂得釋放壓力。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世界各地百歲人數持續增長,2015年逾45萬人,比1990年多3倍有餘,估2050年可達370萬人。
遺傳基因是長壽的重要因子,人類壽命有其上限,倘若先天未獲長壽本錢,不太可能比平均年齡更長壽或成爲百歲人瑞。不過,生活層面還是有幾個關鍵招術有助延壽。《每日郵報》向多位專家請教之後,歸納出長壽者四大共同點:
■強健的人際關係
義大利薩丁尼亞、日本沖繩、希臘伊卡里亞(Ikaria)、美國加州洛馬琳達(Loma Linda)、哥斯大黎加尼科亞半島(Nicoya Peninsula)是全球知名長壽「藍區」,以百歲人瑞聞名。上述地點長壽者都有強健牢固的人際關係,與家人關係親密、信任鄰居。哈佛大學研究1300名80歲長者發現,早年人生經歷會影響人的壽命,人際關係溫暖緊密者多半活得比較久,也能顯著延後身心健康下滑情況出現。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知名神經精神醫學家傑斯特(Dilip Jeste)說:「人類是社會化的物種,我們在擁有羣體感、歸屬感的情況下方能生存。
不過,在臉書等社羣平臺高頻度互動往往無法避免孤獨感來襲,這種人日常生活缺少的是實實在在的人際密切連結。
■堅定的目標
「藍區」人瑞第二個共同特色是人生有目標。哥斯大黎加人瑞常把「生活計劃」掛在心上,薩丁尼亞老人喜歡照顧小孩,日本厚生省推廣「活下去的意義」(Ikigai)。2008年一項針對日本逾4.3萬人的研究顯示,若少了生活價值或意義,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60%。
2019年刊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一項研究找7000名50 歲以上成人以問卷排列人生目標,研究員據問卷答案評分。5年後發現,人生目標分數最低與最高的受訪者相較,前者死亡率是後者的2倍。
2016年一份針對10個不同研究的綜合分析顯示,人生有目標可讓全因死亡率降17%。這些研究涉及逾13.6萬人。
許多人經由工作找到人生目標,尤其男性,但「退休」也因此具有殺傷力。傑斯特建議,要找其他事情做,例如當志工、重拾年輕時接觸的藝術或嗜好。「意義」能與「利他主義」相輔相成。
■重視靈性層面
「藍區」人瑞第三個共同點是精神層面有寄託,專家認爲這讓長者獲得踏實感與歸屬感。傑斯特強調,這不是說長壽者個個都參加宗教組織,透過與大自然交流或實踐利他無私的理念也能充實靈性面。自認靈性較高者,壽命也較長。
不過,參加宗教團體活動的確有助於建立強健的羣體感,增加長命百歲機率。《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2017年刊登一項針對5449名40至65歲美國人的14年追蹤研究,調整年齡、種族、性生活、慢性疾病等因素後,平時參加宗教活動者14年後死亡的機率,比不參加宗教活動者低了46%。
■妥善管理壓力
百歲人瑞還有一個共同點:壓力指數低。長壽者有各式各樣舒壓方式,例如牢靠的人際支持力量、每天小睡很多次。衆所周知,長期承受壓力會逐漸耗損身心,已知會增加失智、焦慮、失眠、高血壓、免疫系統衰弱的風險。
主動處理壓力是很有效的抗老妙方,防患於未然的習慣有助成功對抗壓力。其實年長者泰半早已擅長以此法緩解焦慮。例如,長途駕車途中及早加滿油,以防半途油箱見底。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老年計劃主任奧德溫(Carolyn Aldwin)說,有效管理壓力能降低晚年承受壓力的機率。舊金山一項針對八旬老人的研究發現,這些老人開車進城前會預先規劃不同路線以防來不及轉彎,旅行會提前一天到機場附近以換取充足移動時間。
奧德溫說,遇到焦慮狀況,往好處想也很有用,例如航班誤點可能是因爲發現需要維修的故障點,總比萬一墜機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