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解放牽手孚能共建戰略聯盟 固液混合電池率先落地 專家:全固態尚需時日

財聯社3月4日訊(記者 劉陽)終極博弈之下,固態電池或將成爲新的一年新能源領域重點開“卷”的方向。3月3日,一汽解放宣佈,公司與孚能科技將充分發揮各自在行業領域的先導優勢,致力於共同推廣半固態、固態電池商用車市場及產業鏈發展,產生規模效應,推進電池技術創新,共建戰略聯盟。

“此次合作將進一步提升一汽解放輕重卡車產品在電動化市場方面的競爭力。”一汽解放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季一志表示,雙方將圍繞輕、中、重整車平臺以及幹線運輸、城市物流、市政工程等具體場景,開展商用車半固態及固態電池項目深度合作,共同推動商用車半固態及固態電池技術的應用,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行業技術領先的新能源整車產品。

一直以來,動力電池被譽爲新能源汽車的“心臟”,而固態電池憑藉遠超於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多重優勢,或成爲“壓倒燃油車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4年,半固態電池有望批量應用於新能源車市場,產業化持續加速。”國信證券分析師王蔚祺分析稱。國信證券研報顯示,預計2024年全球固態電池(含半固態電池)市場空間爲19.5億元,2030年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162.3億元,2024年至2030年的年均複合增速爲98%。

誰掌握先進的電池技術,便能分得更大蛋糕。在國內,蔚來、長安、比亞迪、吉利、上汽、廣汽、長城、嵐圖、賽力斯等,均在加速佈局固態電池技術路線。其中,長安汽車、廣汽集團等擬於2025年至2026年推出半固態電池車型,東風汽車已示範運營搭載固態電池的E70和推出搭載半固態電池的嵐圖“追光”車型,上汽集團搭載半固態電池的產品導入速度和後期的定價策略都將影響其銷量表現。在國外,德國寶馬此前宣稱固態電池取得突破性進展,預計2028年可實現量產,而日產、豐田、大衆等車企的計劃普遍也都在2025年-2030年這個時間段有望實現量產。

“目前公司研發技術突破關鍵點在於,基於先進硅負極的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由300wh/kg提升到了350wh/kg的一個水平,能夠在相同重量下達到三倍電量,而這50wh/kg的提升有助於車身輕量化以及整車續航的提升。”廣汽昊鉑電池研發部負責人李進介紹。此前,上汽集團在互動平臺表示,從今年起,半固態電池將率先在智己L6等新品上實現量產應用,公司正加緊推進相關工作,力爭早日將產品投放市場。

龍頭車企對固態電池的佈局,離不開動力電池企業的支撐。近日,輝能科技宣佈全球首條固態電池生產線已正式投產,生產的固態電池是大型鋰陶瓷電池(LLCB),其在性能方面可做到充電12分鐘可達80%的電量,且在充滿電狀態下,可實現電動汽車超1000km的續航里程。輝能科技表示,固態電池的樣品已發到各大新能源車企進行測試、開發模塊。

“目前國內企業多數從半固態電池入手,產業化進度會更快一些。”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於清教認爲,相較於國外進展緩慢的全固態電池研究思路,國內一手抓全固態研發、一手抓半固態量產的漸進性技術路線更爲實際,2023年我國已實現半固態電池的量產裝車。

爲鼓勵技術創新,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相關企業圍繞全固態電池技術攻關。1月19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特別提及,下一步,工信部要支持企業開展聯合創新,加大車用芯片、全固態電池、高級別自動駕駛等技術攻關,進一步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隨後,中國全固態電池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正式揭牌。

“現在大家越來越有共識,全固態電池是公認的下一代電池的首選方案之一,被列入中國、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地區的發展戰略,也成爲下一代電池技術競爭的關鍵制高點。”在“中國全固態電池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成立大會暨中國全固態電池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強調,“目前我國是電池發展的領先國家,就算全固態電池2030年能產業化,要想替代液態鋰離子電池50%市場份額也需要20到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