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畫筆為眼 漫畫家筆下的四O年代臺灣運動賽事
文│ 吳宇凡(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助理教授)
圖│ 聯合知識庫
顏彤透過牆上的標語、凌亂的衣服懸掛以及沒有隔間的宿舍,讓觀看圖像的人們逕行判斷選手宿舍規劃的優劣 資料來源:顏彤,〈綜合大樓選手宿舍一角〉《聯合報》1953年10月25日
東京奧運因爲疫情的影響之下,延後至今年7月開辦,在各界的關注之下,媒體、新聞無不積極記錄報導着這世界性的運動賽事,讓國人們得以在遠方爲自己所支持之運動員加油打氣。隨着賽事發展,令臺灣觀賽者感到最爲振奮的事情,莫過於東京奧運女子舉重59公斤級項目,舉重好手郭婞淳爲我國取得了此次奧運首面金牌,更達成其各大賽事金滿貫的傲人成績。值得注意的是,媒體新聞在轉報此次賽事的同時,其中一張郭婞淳于第二次抓舉時成功舉起時露出微笑的照片,更成爲其此次奪取金牌過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
成績固然重要,然過程中選手努力的拚搏,更系人們所重視。綜觀各式媒體報導,爲了配合時下閱讀載體與使用習慣,除了文字之外,照片與動態的影像成爲報導運動賽事最爲核心的形式,使得人們即便有着時空上的隔閡,仍得以完整、即時、明確地瞭解當下的情境與氛圍。即便當下抓舉被判定爲無效,但畫面中郭婞淳的微笑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其遊刃有餘的實力,並使看到畫面的我們同時受到了選手當下心情的渲染,自緊張、嚴肅,從而轉爲興奮及開心;試想一下,若今天觀戰的人們看到的戰況僅系文字的敘述,「郭婞淳第一次抓舉100公斤,第二次抓舉103公斤但卻被判定無效,第3次則完成103公斤,成爲此項目類別中之奧運紀錄」,第二次抓舉因爲無效,顯然就不會被重視,那麼我們是否還能夠如此深切地瞭解運動賽事的情形與氛圍?是否仍能感到相同程度的振奮與驕傲?
民國40年代的臺灣,受到了設備、耗材取得不易,以及人才技術與成本的影響,運動賽事的報導並無法如今日大量、細膩且多元的方式呈現,主要仍系以文字的方式闡述賽事內容,也因此人們透過文字報導僅能知道比賽的成績與結果,在沒有圖像的情形之下,當下的情境、氛圍與畫面則必須透過自己想像,更遑論比賽場外所發生的事情。民國40年9月,《聯合報》的前身《民族報、全民日報、經濟時報聯合版》正式發刊,爲了排版的需求,並期待更進一步透過圖像豐富新聞內容,除了文字記者外,聘任了初赴臺灣的漫畫家顏彤擔任報社插畫記者,希冀其透過自身視角,就當下社會進行取材,藉由畫筆將所見情境以圖像的方式呈現,讓人們在影像紀錄尚未能普及之前,得以透過圖像進一步認識事件。
顏彤,本名顏奇石,福建省晉江縣人,肄業於福建培元中學,民國35年12月,顏彤隨即前往臺灣從事廣告事業,因其廣告、繪畫的專長,使其於政府遷臺後,前後擔任農復會、豐年社的美術設計,並活躍於《豐年》、《聯合報》、《中國時報》等媒體、雜誌,發表諸多漫畫插圖作品,顯示了其於相關領域上之能力與專長。顏彤的作品不僅止於前述廣告設計與漫畫繪圖,民國42年12月,其與董作賓、郎靜山、于右任、劉其偉、王壯爲…等人,共同參與聯合國中國同志會所主辦的書畫攝影聯合展,並以成熟的水彩畫描繪高山族風俗著稱,也因此顏彤寫實的繪畫風格,隨即爲郵政總局邀請進行郵票之製作與設計,作品之豐諸如民國50年2月發行之《農業普查郵票》、民國58年7月發行之《國民生活規範郵票》、民國65年2月發行之《音樂郵票》、民國65年9月發行之《九項建設郵票》…等,族繁不及備載,則再次說明了顏彤在繪畫上受到社會大衆的認可。
中華郵政農業普查郵票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郵票寶藏(https://www.post.gov.tw/post/internet/W_stamphouse/)
中華郵政國民生活規範郵票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郵票寶藏(https://www.post.gov.tw/post/internet/W_stamphouse/)
中華郵政九項建設郵票 資料來源:中華郵政郵票寶藏(https://www.post.gov.tw/post/internet/W_stamphouse/)
初赴臺灣的顏彤,因其寫實繪畫的風格,隨即爲甫成立的《聯合報》聘任爲插畫記者,以繪畫的方式針對當下社會現況、時事進行記錄與披露,除了小說插畫、國共敵對政策性質的圖像外,其作品主題跨及臺北人的日常生活、情景(路邊攤)、臺灣省議會、社會時事(拳王喬路易抵臺、刑事案件開審、僑務會議…)、公衆人物肖像,以及體育相關人、物與賽事,以畫筆爲眼,具體且真實地記錄所見、所聞、所想,可謂紀實性的插畫家。從顏彤各項作品的數量不難發現,其對於運動賽事的關注頗豐,也因此作品中常有描繪各項賽事的圖像,有趣的是,顏彤所報導的運動賽事多系描繪比賽周遭所見所聞,並隱含有強烈的諷刺與批判意涵,成爲顏彤作品極富特色的風格。
民國40年12月25日,國防部假國立臺灣大學辦理爲期一天的自由中國軍民外僑聯合運動會,田賽八項、徑賽九項,目的在於希冀軍、民、僑界能同場競技,進而促進團結。相關資料對於該項賽事過程描述不多,根據胡文雄及相關報章媒體所述,除運動會舉辦緣由外,其餘者多系陳述比賽紀錄與結果;然而,顏彤對於此次運動會並未記錄各項賽事結果,反而系將賽事過程中樂隊吹奏、選手休息,以及突發事件─5000公尺決賽選手於賽後瘧疾發作-的情形給記錄下來了,令人透過不同的角度認識此次運動賽事外,也訝異着40年代臺灣瘧疾患病的普遍。
顏彤透過漫畫記錄了運動會選手於比賽過程中瘧疾發作的情形 資料來源:顏彤〈運動會選手瘧疾發作〉《聯合報》,1951年12月26日
從前述可知,顏彤對於運動賽事的記錄習慣着眼於賽事以外的事物,並以批判、諷刺的眼光,將賽事與社會現況進行連結,從而令觀看者在瞭解賽事的同時,反思國人道德、價值觀、行爲與當下制度之適切性,而這樣的情形尤以其全省運動會系列作品最具代表性。二次大戰結束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爲求國人體魄強健,並積極推動體育運動,委由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於民國35年10月25日至31日間,籌辦首屆臺灣省運動會,並由各縣市、大學、機關團體組隊參加。臺灣省政府成立後,臺灣省運動會由臺灣省教育廳籌辦,並由各縣市政府輪流承辦,成爲臺灣運動會制度之濫觴。民國40年9月《聯合報》正式發刊,隔月隨即面臨臺北市主辦第六屆全省運動會的召開,也因此運動會內容的採訪與報導成爲該報當月首要議題。或許系因初任插畫記者,此時的顏彤在運動賽事的描述上,多系以運動員肖像以及賽事具體情境爲主,其中並未涉及過多的批判與想法於其中,有趣的是,同樣的賽事,兩年後的顏彤對於第八屆全省運動會的觀察與描述,在內容與風格上則顯然改變了許多。
顏彤首次描繪運動賽事以具體寫實爲主,並未參雜諷刺與批判的手法;圖爲顏彤所繪製第六屆全省運動會選手簽名肖像畫 資料來源:顏彤,〈於希渭〉、〈劉景琨〉、〈顧繡鈺〉《聯合報》1951年10月27日
民國42年10月25日至31日,臺北市再次舉辦全省運動會,如往常所規劃,各項目會場分散於臺北市各地,包括師範學院(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田徑、自由車)、東門游泳池(游泳、跳水)、臺北公園(現二二八紀念公園,器械操、國術、硬式網球、排球)、三軍球場(現臺北市介壽公園,籃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壘球)、臺北市中山堂(桌球、柔道、摔角)、憲兵球場(現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臺北國軍英雄館區域,拳擊)、信用大樓(中山堂前右邊,撞球)、綜合大樓(延平南路、秀山街口,現德立莊酒店西門館,選手宿泊所)、國立臺灣大學(棒球、橄欖球)、空軍足球場(現空軍總司令部,足球);臺北市畢竟系《聯合報》之所在,也因此由臺北市所舉辦之全省運動會自然爲報社所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顏彤再次着手各項賽事的觀察與描繪,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顏彤不再繪製運動賽場正在進行的比賽,以及選手們的圖像,反而較爲關注賽事外所發生的事情,讓人們在觀看賽事報導的同時,也同時能夠從顏彤的視角認識此次賽事。
以顏彤〈綜合大樓選手宿舍一角〉所描繪着選手宿舍情形爲例,此次運動會選手宿舍位於「綜合大樓」,也就是現在德立莊酒店西門館的位置,過去對於運動會的描述,鮮少針對宿舍進行說明,而此項作品則讓我們得以瞭解光鮮亮麗的賽事背後,其軟硬體規劃的情形。根據顏彤的作品所示,宿舍的牆上寫着「貴重品遺失不負其責」,天花板懸掛着各式衣物,人與人之間沒有隔間,也因此玩着撲克牌的人們與正在休息的選手交錯,造成干擾,儼然一副難民營的樣子,實非完善的居住空間。然而,顏彤在作品中並未指出這樣環境的優缺點,僅系將所見以圖像的方式繪製出來,再讓觀看者自行決斷這樣的規劃是否適宜,以寫實實則諷刺的手法,從而進一步與社會進行對話。
如此透過賽事外的觀察,進一步讓人省思,成爲顏彤作品的特色之一。顏彤作品〈棒球場外〉述說着該次運動會負責棒球項目比賽的國立臺灣大學,其校內椰子樹下陳列着大量椅子,椰子樹上則張貼着「出租」兩個大字,說明着商賈注意到場地規劃未有座席,然棒球比賽時間較長,久站不利於觀戰,也因此設攤租賃椅子賺錢,而租者絡繹不絕。商賈租賃椅子的作法好或不好,顏彤完全不給予任何評斷,透過詳實的描繪,留給觀者省思硬體規劃、商賈營利的適切性。另一項作品〈這支補血針是爲君加油〉則系出現在游泳池畔。顏彤注意到了當下運動選手有注射「補血針」的情形,而所謂補血針,注射者爲紅血球生成素,可使紅血球增加,進而提升選手有氧能力。紅血球生成素在近代爲世界反運動禁藥機構列爲禁用藥物,然而40年代臺灣體育界對於此項藥物並未禁止,也因此出現選手們於賽前排隊注射「補血針」的情形。選手們集體注射「補血針」的情形吸引了顏彤的關注,其並稱這樣的方式係爲選手「加油」,「加油」二字一語雙關,顯然指稱着選手透過外物加持而進行比賽,其公平性又爲何?顏彤並未進一步進行評論,同樣繫留給觀閱者逕行判斷。
第八屆全省運動大會-棒球場外 資料來源:顏彤,〈棒球場外〉《聯合報》1953年10月28日
補血針在現在被列爲禁藥,然而40年代的臺灣運動選手則普遍施打以提升比賽成績 資料來源:顏彤,〈這支補血針是爲君加油〉《聯合報》1953年10月31日
顏彤的作品除了透過諷刺的手法與社會進行對話外,另項特色則在於藉由其視角爲事件進行記錄。許多賽事所留下的紀錄多僅針對比賽的結果,對於比賽過程的描繪則多鮮見。舉例而言,第八屆全省運動會棒球比賽因雨延期,延期自然沒什麼特殊之處,然而顏彤注意到大會爲了保護場地,在大雨來臨之時,規劃讓牛車裝載煤與砂土進場覆蓋以保護內野各壘;近代棒球比賽多有因應大雨的相關措施,俾利大雨過後場地得以繼續進行比賽,然而民國40年代的臺灣,棒球比賽亦有雨天措施的安排,查詢相關論述多未提及,卻意外地在顏彤的觀察下繪製了下來,成爲了難得的見證,則顯見顏彤作品在事件記錄的意義。顏彤另項作品〈桌球賽場觀衆之一角〉、〈池畔新裝〉,則系分別針對桌球及游泳賽事場邊的描繪。臺北市中山堂在第八屆全省運動會中作爲桌球比賽的場地,然而該場地本來並非作爲體育用途使用,也因此相較於比賽內容,更吸引顏彤注意的則是比賽場邊觀衆坐在主席桌上的情形;而在東門游泳池所舉辦的游泳比賽,顏彤則系注意到游泳選手在尚未入水前通常會有防止失溫之措施,然而40年代的臺灣在物質方面尚未充足之前,選手們同樣係爲保溫,然方式各自不同,或披毛巾、或着浴衣,儼然新裝走秀,形成特殊的池畔風光。二者雖然僅系針對顏彤所觀察到有趣的情形進行描述,但卻也爲早期臺灣社會及運動發展特色留下一段難得的觀察。
第八屆全省運動大會-棒球賽因雨延期 資料來源:顏彤,〈棒球賽因雨延期〉《聯合報》1953年10月26日
第八屆全省運動大會-桌球賽場觀衆之一角 資料來源:顏彤,〈桌球賽場觀衆之一角〉《聯合報》1953年10月29日
第八屆全省運動大會-池畔新裝 資料來源:顏彤,〈池畔新裝〉《聯合報》1953年10月30日
從大衆史學的觀點而言,非虛構圖文創作一直是瞭解當下社會發展難得且有趣的珍貴史料,透過作者的視角,我們可以重新回到事件發生的當下,瞭解經歷事件的作者所思所聞,即便作者並非事件的核心,然而卻貢獻了集體記憶中的一個部分,讓我們得以從不同的角度觀看那個時代的歷史真實。顏彤運動賽事系列作品,不僅呈現了不同面向的運動賽事,更藉由其敏銳的視角與觀察與社會進行對話,期待令觀者自行判斷當下社會所面臨的問題,而這樣的圖像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則繫了解40年代臺灣社會集體記憶的重要線索。過去社會大衆多將插畫視爲媒體所附屬,然而部分作品內容隱含著作者之思維與觀點,變相地記錄了臺灣所發生的各項事情,無論系當下的人們抑或多年後的我們,得以透過圖像認識臺灣、傾聽作者所要告訴我們的事情,從而進一步重塑臺灣庶民文化與記憶,爲那遙遠模糊的過往提供不一樣的切入點。
⭐️報時光
2018年誕生報時光品牌,致力老報文化復興運動,以創意設計能量傳遞時光故事,找回好好生活的初心與人情。獲得更多時光故事與老派系列收藏訊息,歡迎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