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AI不是泡沫,做IT必須交朋友

10月16日,在聯想一年一度的Tech World大會上,楊元慶帶領高管團隊連續發佈了大量AI相關的產品、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

今年AI產業整體面臨的考驗要大於驚喜,無論是頭部的英偉達、微軟、Meta和谷歌,還是各種明星創業公司,或多或少都曾陷入過不少輿論和市場爭議。

甚至於,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在現場直接回應外界質疑:“關於我們“死期”的傳聞被嚴重誇大了,我們還活着,而且活得很好。”

當然也有受益於AI發展的公司。AMD的CEO蘇姿豐說:“我們還處於人工智能發展非常非常早期的階段,我們在過去兩年間所取得進展,比前十年加起來都多。”

備受關注的黃仁勳在登臺演講時,更是直言與楊元慶一起共同經歷過幾次計算革命:PC革命、互聯網革命和移動雲革命。現在兩人正在面臨重塑計算領域整個架構的新一輪革命。

全球最頂尖公司掌舵者的到場站臺,顯然讓聯想在AI PC的競爭中充滿信心,楊元慶也在會後以非常放鬆的狀態接受了界面新聞等媒體的採訪。

他不但直接談到了對AI發展爭議的看法,也談到了如何在IT產業中參與競爭,還警惕性的表示,AI領域今天的領先者未必能持續保持優勢,聯想不能落後。

AI不是泡沫,發展也不會一帆風順

近期行業內有很多針對AI未來發展的討論,就連二級市場也對AI概念股產生了頗多動搖,一些此前“瘋漲”的AI概念股陷入停滯。

但楊元慶認爲,AI不是泡沫,它的發展肯定是曲折和螺旋式上升的,不可能一帆風順。

某些AI產品可能在某個階段需求膨脹,後面的熱度又會跌下去,“但AI這個方向是行業大趨勢,這一點是肯定的。”

他用剛宣佈的諾貝爾獎舉例稱,今年的物理和化學兩項諾貝爾獎,都頒給了與AI有關的科學家,這能直接說明AI並不是一個泡沫。

AI的實質並不僅僅是大語言模型,也不只是所謂的GPU或者AI服務器,如何讓企業和個人產生的數據產生價值,纔是是人工智能的實質。

在AI發展的過程中,楊元慶始終堅信混合式人工智能是大方向,雖然公共智能必不可少,但每個用戶都需要個人智能,在個人數據的支持下,獲得AI增強。

“我們的AI不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是Augmented Intelligence(增強智能)”,楊元慶表示,聯想的AI目標從來不是取代人,而是增強能力。

做IT必須交朋友

對於今天前來站臺的英偉達、英特爾和AMD三位CEO,楊元慶表示,自從PC誕生之後,IT產業就已經進入開放式的生態,沒有哪家公司能做所有的事情,合作伙伴甚至是戰略合作伙伴必不可少。

蘇姿豐也對開放生態系統的觀點表達了認同,她認爲在人工智能時代,基於硬件去做軟件創新將越來越重要。

無論是做芯片的、做操作系統的還是做軟件的,聯想都需要去與這些公司交朋友。

“他們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他們”,楊元慶表示,今天來的公司裡,有很多公司本身最大的客戶就是聯想,而微軟和聯想每年的業務合作超過100億美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本次宣佈的與Meta的合作,跳出了此前侷限的VR和AR等領域。聯想AI NOW個人智能體在海外市場選擇了Meta的Llama 3作爲終端模型合作伙伴,而在國內市場選擇的是本土模型產品。

他也特別強調,聯想作爲一家全球化公司,不管在哪裡做生意,都要符合當地法規,合規性是最重要的。

今天的主導者未必能主導明天

楊元慶認爲,AI對IT行業的影響是革命性的,過去強大的產品或者公司,在將來未必能保住現在的地位,可能會有很多新興公司出現,進而取代它們。

“我們不希望成爲被技術和時代拋棄的企業,而是引領技術浪潮的公司”,楊元慶對界面新聞等媒體表示,聯想對AI發展有更大的抱負,無論是個人AI還是企業AI,未來都會比今天更有作爲。

AI現在可能起步於AI PC,但今天的主導者未必能主導明天。未來十年,傳統的電腦形態可能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

以AI Twins(人工智能雙胞胎)以爲,它並不是某一項具體的實體硬件,它是基於用戶過去的行爲數據所產生的智能,會永遠學習並跟隨用戶,積累的數據越多,它會越像用戶。這種技術在未來是有可能實現的。

至於具體到鍵盤、鼠標和電子筆這些硬件未來是否會存在,楊元慶認爲它們是可能存在的,因爲每個用戶都會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合適的交互工具。

在未來,信息的多模態會成爲新的趨勢。用戶表達和創造新信息將不再侷限於文本方式,可能語音代表的自然語言會成爲新的主流交互機制。

更重要的是,“未來操作系統和模型會整合,將有新的主導者出現”,楊元慶稱:“聯想必須爲此做好準備,不能被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