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中歐有望“共上九天攬月”

中秋節當天上午,由中方主導,歐洲航天局、德國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和法國航天局以國際合作形式參與衛星研製的“愛因斯坦探針”(簡稱EP)空間X射線天文臺從太空傳回月亮的X射線照片,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用自己研發的空間望遠鏡觀測得到完整月亮的X光圖像。對此,希臘華文媒體希中網9月18日刊發題爲《仰望星空 中歐有望“共上九天攬月”》的短評指出,21世紀以來,中歐在航天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入、規模不斷擴大,彼此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不僅凝聚了探索太空的共識,還成爲了航天國際合作的典範。

▲9月17日,正值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當晚,一輪圓月從天津一幢高層建築物後面升起。(圖片來自中新社)

文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每當中秋來臨,人們總是會吟誦這些詩句,借月亮抒發思鄉、團圓之情。今年中秋,除了對月感懷,中國科學家還帶來了探索月球的好消息——17日,中國“愛因斯坦探針”(簡稱EP)空間X射線天文臺從太空傳回了月亮的X射線照片;同日,中國的科學家團隊發表了有關嫦娥六號返回樣品的首篇研究論文,闡述了所採集的月壤物理、礦物和地球化學特徵。前者借“超級月亮”的觀測好時機揭示了氧、鐵、鎂、鋁等元素在月表的分佈,後者展示了與嫦娥五號任務樣品的差異,爲理解月球背面與正面地質差異開闢了新視角。

這兩項探月成果均有歐洲航天局,以及法國、德國或意大利等歐洲國家航天機構的參與。EP衛星就是由中方主導,歐洲航天局、德國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和法國航天局以國際合作形式參與研製的,“風行天”X射線望遠鏡作爲EP衛星配置的兩個科學載荷之一,直接獲得了月亮的X光圖像。

談及嫦娥六號任務的國際合作,文章指出,在火箭整流罩上,除了有中國航天局的標識,還有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歐洲航天局等海外機構的標識;任務還搭載了歐洲航天局月表負離子分析儀、法國氡氣探測儀、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等載荷。嫦娥六號成功發射後,國際載荷代表高度讚賞了該次任務開展的廣泛國際合作,並尋求後續月球與深空探測的新合作。

文章同時談到東西方“宇宙觀”的異同:“仰望星空”是全人類共同的嚮往與執着,太陽、月亮與星星是人們哲思的源泉,是情感的寄託,也是探索與征服欲的載體。月亮在中國古代象徵着溫柔與寧靜、圓滿與思念,古希臘的月神塞勒涅和阿爾忒彌斯卻是神秘難以捉摸的——但東西方都相信月亮的圓缺對人類生活產生了影響,這是對宇宙的樸素觀察。

文章最後說,爲了探清月球背面到底是何模樣、火星上到底是否有人類居住的條件、更遠的宇宙還有哪些奧秘,近年來,中國、歐洲、美國、俄羅斯等相繼發佈一系列深空探索規劃。中歐合作的經驗表明,任何一項研究成果都是全人類的成就,都激發着一代又一代人對太空的興趣與熱情。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中歐有望“共上九天攬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