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四大名著電視劇中,九八版《水滸傳》爲什麼最不符合原著?

四大名著作爲中國古代文化的典範,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他們被翻譯成無數種語言,發行過不知多少個版本,還被各種各樣古代和現代的藝術形式進行改變和演繹。而電視劇作爲現代視覺藝術主要的組成部分,自然也少不了對四大名著的改編。在這些改編自四大名著的電視劇中,以央視的版本流傳最廣,也最爲廣大人民羣衆所接受。然而在央視的這四部電視劇中,尤其以《水滸傳》的接受程度最低,與原著中的核心精神差異最大。很多對四大名著原書頗爲熟悉的觀衆,對《水滸傳》這次的電視劇改編也很有意見。

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幾個典型的反面例證,比如對林沖、李逵、宋江和吳用的塑造就偏離小說很大。林沖在小說中是一個類似於小張飛一樣的形象,而行爲作風又不像張飛那麼出路莽撞,反而是如謙謙君子一般。這個人物角色是在小說中很矛盾的,看似出路莽撞的形象下,卻藏着如君子般敦厚的心腸。小說在形象上的描寫用了"豹頭環眼"這樣的說法,而使用的武器則是"丈八蛇矛",這都很細緻的反應了這個角色的形象。然而電視劇中林沖卻長得如書生君子,而武器也不是丈八蛇矛,這偏差可就大了。如果沒有字幕,看原著的多半不認識他。

李逵是一個地痞流氓出身,平時除了仗着自己有股子力氣氣壓良善,就是到處騙吃騙喝。這種人很像中二時期被古惑仔電影帶歪的那些人,以爲靠着幾個人的兄弟義氣就能橫行天下。而且李逵這人嗜殺成性,一言不合就殺人滿門,連四歲的孩童都不放過,可謂是窮兇惡極。然而電視劇把他演成了一個弱化版本的魯智深,除了功夫差點,其它行俠仗義的事情幹了不少。這明顯不符合原著的人設啊,把壞的變成好的,這編劇沒讀過書吧。而且要說講義氣李逵也只跟宋江講義氣,其它梁山兄弟他看得起的也沒幾個,這些細節根本就沒塑造出來。

小說中宋江和吳用是一類人,那是典型的亂世投機分子。他們雖然武功並不出衆,但智商很高,很會揣摩人心,利用梁山兄弟的義氣達成自己的目的。從人物性格上來看,宋江還多少有點感情,容易被兄弟義氣所左右。而吳用就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做牆頭草出賣兄弟那是毫不猶豫的事情。這兩個角色在梁山兄弟面前展現出來的是智商和知識,而在觀衆面前表現的卻是善於投機和姦詐的性格特徵。然而在電視劇的塑造中,這兩人好像成了梁山兄弟中的好好先生,完全毫無私利,一心幫人的那種,簡直荒唐可笑。

從歷史背景來看,《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宋徽宗政和年間,由宋江一夥人在梁山掀起的農民起義而開始的。參加宋江起義軍的最早有三十六位頭領,後來在《水滸傳》中加了七十二位,共一百零八將。這些人來歷比較複雜,有的的確確受到陷害被逼上梁山的,如林沖、武松這樣的真英雄。也有綠林江湖上坐地分贓的大盜,如阮氏三兄弟、穆家兄弟等等。還有因鄉鄰間利益之爭殺人犯罪後逃上梁山的,如以孫立爲首的登州團隊。然而在梁山好漢中,最多的還是受到宋江和吳用的陰謀詭計陷害,被迫裹挾上梁山造反的人。

由於這些人來來歷背景不同,魚龍混雜,好壞都有,所以才組成了這樣一個故事。而這些梁山好漢能夠聚集起來唯一的理由便是犯了大宋朝的王法,而被通緝,不得不上梁山。可是從事實的本質上來講,這些人上梁山都是大宋朝王法的錯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除了少數幾位的確是貪官污吏和腐敗政治的逼迫外,絕大多數上梁山的原因都與大宋朝法律無關。因此這一百零八位好漢能夠在一起抵抗宋朝大軍謀求招安,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抱團求活,這纔是小說的核心。而這些人的人物關係本身卻不是一條心,甚至有着新仇舊怨。

清末民國時期的評書藝人大多爲學識不高,甚至是目不識丁的。他們靠着代代相傳的話本,和師傅的口口傳授,來講述這部小說的故事。他們很多人甚至一輩子都沒看過任何一個版本的水滸傳原著,只能從師傅那裡繼承一些碎片化的信息。而這些碎片化的信息經過代代相傳後早就偏離了小說原著的主旨,跟四大名著的關係有的時候已經很薄弱了。而電視劇的編劇以這種民間的,片面的觀點來詮釋四大名著的故事,完全就是以偏概全和斷章取義,怎麼可能得到觀衆的認同?這就如同《金瓶梅》和《水滸傳》中都有武松一家人的故事,用《金瓶梅》的角色來解讀《水滸傳》這不是張冠李戴麼?正是由於編劇在改編時距離原著太遠,才讓央視《水滸傳》電視劇顯得不倫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