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法、國民營養法進度停滯 民團盼政府正視國人健康
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左起)、臺灣教授協會理事招名威、臺灣營養基金會董事長黃青真、臺灣基進臺北市黨部主委吳欣岱共同呼籲,政府應正視國人健康權益,儘速推動《癌症防治法》修法及《國民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立法。(王家瑜攝)
2024年國會大選逼近,立法院第10屆即將進入最後一個會期,但兩項攸關國民健康的法案進度停滯不前。民團指出,《癌症防治法》至今20年未修,攸關設立臺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設置,而《國民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草案一再被擱置,希望政府能正視國人健康,不要再拖延下去。
臺灣營養基金會董事長黃青真表示,國內研究指出,飲食品質較佳的人,每年健保支出比全國平均值少4000到5000元,但國民營養與飲食健康政策擬定與推行,仍停留在40年前的「兼辦」狀態;政府民間都認爲需要立法才能解決,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曾說要將《國民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列爲優先法案,但至今仍被擱置,國民健康只能請國人自求多福。
臺灣教授協會理事招名威是癌症患者家屬,他表示,癌症新型治療動輒數十萬、數百萬,有多少家庭能夠負擔?看着親人生命一點一滴流失,非常難過但束手無策,更何況應該要保護我們的政府,也無法提供任何幫助,癌症患者迫切希望政府提供協助,而不是說「健保沒錢沒預算」就輕輕帶過,希望政府正視問題,修正健保制度的漏洞,不能讓經濟拮据的癌症患者成爲二等公民。
心臟科醫師、臺灣基進臺北市黨部主委吳欣岱指出,糖尿病、慢性腎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有健保給付,個管師會指導患者的飲食控制,但我們花了非常大量的政府預算在後端的疾病治療跟管控,卻沒有增加前端的健康促進,這是非常荒謬且可惜的;《國民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不僅能夠營造正向的飲食文化,也可以間接培養民衆對健康負責的態度,同時減少醫療支出。
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癌症新藥新科技發展快速,病人和醫師都期待有最好的武器來治療,但因爲健保財務困境,病人和新藥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因此希望運用健保以外的資源,提供過渡型的支持機制,減輕病人經濟負擔,並且在2年期間收集真實世界數據,作爲新藥是否常規給付的參考,這就是臺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TmCDF)的精神。
蔡麗娟指出,臺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的設置需要有法源,但《癌症防治法》自2003年制定至今20年未修,目前已有超過60位以上立委連署、8個版本的提案,顯示它是有民意基礎和迫切需求的法案;但在屆期不連續原則下,若沒有在第10屆最後一個會期通過,就得重新來過,希望政府看到議題的嚴重性,讓癌友儘速得到正面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