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路感受中國活力
能不能提供強大的基礎設施,衡量了一個國家的資源調動能力、組織執行能力
從無到有、連線成網,30多年來,我國高速公路飛速發展。不久前,中宣部聯合交通運輸部、文化和旅遊部等部門,組織啓動“沿着高速看中國”主題宣傳活動。沿着高速公路看發展、看變化、看成就,無疑是觀察中國的一個絕佳窗口。
沿着高速看中國,見證我國挾山超海、上天入地的決心和實力。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到“十三五”時期末,近100%覆蓋20萬以上人口城市,勾勒出“人便其行、貨暢其流”的生動圖景。幾乎橫貫大半個中國的京新高速,穿過廣闊的大漠戈壁,將北京到烏魯木齊的公路距離縮短了1300多公里;一半路段都是坡道的四川雅西高速,沿山攀爬、跨河而過、橫穿山脈,讓蜀道天塹變通途;浙江甬舟高速,幾座跨海大橋巍然聳立、連島成片,打通了舟山羣島的生命線……我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打通堵點、連通斷點、跨越天塹,構建起橫連東西、縱貫南北的高速公路網絡,爲華夏大地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沿着高速看中國,看見發展成功的奧秘。四通八達的高速,連通的不僅是山川大地,更是發展機遇。中國最繁忙高速公路之一的廣深高速,連接廣州、東莞、深圳、香港四城,日均車流量達65萬車次,加速推進粵港兩地的融合發展,也輻射帶動沿線城市產業佈局、經濟轉型,助力世界級城市羣的崛起。10多個省區市已經實現縣縣通,廣大縣鄉地區接入高速“快車道”,暢通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渠道,爲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助力。高速公路如同一條紐帶,在中國大地上連點成線、織線成網,形成了資源互通、機遇共享、優勢互補的發展網,爲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暢通國內大循環提供了交通基礎。
沿着高速看中國,看見發展理念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多地高速公路建設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傾斜,不僅助力農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也帶去了人才、技術、資源,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這是共享發展理念最爲生動的體現之一。從取消省界收費站,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路網運行效率,到在建工程把最大限度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避讓生態環境敏感區放在優先位置,再到各地探索數字化轉型,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賦能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設不僅體現了新發展理念,更用道路網的延伸把新發展理念帶向各個地方。
沿着高速看中國,看見未來發展的信心。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增長有着重要拉動作用,還有很強的溢出效應,能夠降低一個國家經濟循環的成本,提高經濟運行的整體效率。能不能提供強大的基礎設施,衡量了一個國家的資源調動能力、組織執行能力。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成就,彰顯了中國強大的治理能力,爲中國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石。展望未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強調“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將爲中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人民羣衆出行需求,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將爲建設交通強國提供強大支撐,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匯聚磅礴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03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