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文:柳州蟠龍雙塔——一山兩塔有高低,壺城已然史千秋
柳州市中心東邊岸邊有座山,叫蟠龍山,山上有兩座塔,文光塔和蟠龍塔。
這可是柳州賞城景的絕佳之位,走在蟠龍山上,一步一登高,步步景不同,不說極目千里,那整個“柳州島”,一江兩岸,一山兩邊的柳州城全貌都是盡收眼底的,當然了,現在柳州城中高樓林立,想一眼看完全城,還是有點看不透的。
隨着城市文旅的興起,柳州打造的“百里柳江”,特別是夜遊景觀,成爲了地方的特色,蟠龍山經過改造點綴,一山兩塔,江,山,塔,城相互映襯,也就成爲了此路線重點的景觀之一。
那這兩座塔,都有些什麼樣的故事呢?
蟠龍山上的雙塔,歷史說遠不遠,說近也近,矮處的蟠龍塔,大概興建於九十年代;而高處的文光塔,可追溯的歷史可就可以往前二三百年,也重新修整於九十年代。
據老柳州人回憶,以前蟠龍山上最高處,只有一座塔,方位在城偏東,所以當地人就叫東塔。
此塔始建於何時,具體不詳,當地地方誌,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馬平縣誌》中,還沒有關於此塔的任何記載,不知道是忽略了,還是當時塔還沒有建,所以現在關於此塔建造時間有幾種說法。
但到清道光七年(1827年)時,一個遊歷到柳州的南京人張寶,畫下了一幅《龍城話舊圖》,在蟠龍山頂的位置上,很明顯的就有畫有一座塔,
古人爲何在此處建塔,本地也沒有什麼故事流傳,也很難考究了。
按古代建塔的習慣,建塔的理由無非就兩個,一是講敬佛,二是講風水。歷史到明清時期時,佛塔在城市建中的影響已經很小,基本上很少有地方因佛而建塔了,但塔本身帶有的“風水”的意義,倒成爲民間最喜歡建塔的原因。
風水塔中,又有兩種是最常見的,
一是文塔,也叫文筆塔,文昌塔,古代崇文重儒,建塔的目的就是爲了興盛當地的文脈,文運,塔裡一般主要供奉“文昌”之類的大神;
二就是建鎮水,鎮山,鎮邪的塔,建這種塔的目的,主要是因爲當地的自然環境,加上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給當地人帶來了重大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而這種天災往往靠人力不能克服,這的情況下,只能依託“風水道法”這樣的理論,建一座高塔來求心安了。
像在廣西區域,各地現存的,曾經存在過的古塔,當中相當一部分都集中在沿江沿河之處,如之前介紹過的桂平東塔,南寧青山塔,橫州承露塔,貴港安瀾塔,等等,基本上離江河都沒幾步路。翻看他們的歷史,多有“鎮水”之意,因爲生活在江邊,遭遇的水災多,人們希望建塔來“鎮壓”,達到生活無災無難的祈願。
這類風水塔通常選擇在高處,有着象徵意義,“塔高而大,鎮而有力",同時,“站得高,看得遠”,所以在高處的塔上可以獲得更好的視野,而在山下看塔,也增強了他的標誌性和象徵性。
柳州的這座古塔,應該也是這種風水原因才建造起來的,選擇蟠龍山建塔,自然有那個時代的風水大神目光,但具體的故事,在塔的周邊沒聽說有相關的碑刻,加上當地自乾隆二十九年後,二百餘年來,也沒有興修新的地方誌,坊間對此塔也過於習以爲常,最後也就沒有留下相關的人文記錄。
到如今,就很難說出此塔曾經的一二了。
等當地文史再次記錄這座古塔時,已經是民國25年(1936年)了。
1936年6月1日,粵、桂系的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等領銜發佈《六一通電》,聯合反蔣,史稱爲兩廣事變。柳州可是桂系重要的“軍工之城”,也是桂系反蔣的重要支柱,軍事產業重地,在蟠龍山下就有着桂系的兵工廠,因爲蟠龍山上的寶塔高大明顯,容易成爲空襲的指引路標,參照方位物,所以,爲避免被空襲,當局下令拆塔,最後古塔就僅剩殘高二米餘。
也有一種說法是抗戰時期也是爲避空襲所拆。
直到九十年代,爲了打造柳州,恢復蟠龍山歷史風貌,柳州市在古塔原址上重建了一座七層寶塔,高約十五米,平面呈正六邊形。塔身系筒體結構,料石基礎,底徑六米,青磚砌築,牆厚一米餘,南北牆設龕,西向爲券拱門,逐層內收,有梯可上。
起名:文光塔。
同時,又在低勢低一點的山頭之上,又增建一座七層六角寶塔,高二十六米多,底層直徑也是六米,飛檐翹角,綠色琉璃瓦脊,上有各種動物造型的脊獸。
起名:蟠龍塔。
一山兩塔,一上一下,一“胖”一“瘦”,成爲柳州城邊獨特的城市風光景緻,
正所謂:
《蟠龍雙塔》
一山兩塔有高低,
文光蟠龍各不同。
談今論古江依舊,
壺城已然史千秋。
讀史知今,宣傳廣西各地歷史人文,展示地域風貌,講述廣西的舊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