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臺東「黑矮人」可能真存在 6000年前骨骸給答案
臺東小馬山洞裡發掘到的女性顱骨。(圖/tandfonline)
澳洲大學資深研究員洪曉純( Hsiao-chun Hung)等人在臺灣東部山區的洞穴中,發現6000年前的女性骨骸,經過研究,證實了一個「黑矮人」古老部落可能真的存在。
該研究小組10月4日在「世界考古學」雜誌發表名爲「臺灣黑矮人和東南亞史前史:小馬洞新發現」的文章。內容指出,研究員針對在臺東成功鎮小馬洞內發現的骨骸進行頭顱型態研究,首次證實了6000年前黑矮人狩獵族羣可能真的存在,也就是流傳數個世紀的「矮人族/黑矮人」傳說,可能是真的。
該文章稱,除了蘭嶼的達悟族,臺灣其他原住民族都有關於「小黑人」的傳說,稱他們身材矮小,皮膚黝黑,捲髮,且生活在偏遠山區。自清朝時期、日本殖民時期以及1945年以來,研究人員記錄了約258個有關原民部落對「小黑人」的描述。
然而,研究人員指出,類似傳說在不同的羣體之間並不一樣。有些原住民族認爲這些人是他們的祖先,有些則將他們視爲以前的敵人,也有族羣稱,在1000年前,他們殺死了最後一羣黑矮人。
在研究該頭骨的DNA時,研究人員發現黑矮人與大約同一時期的非洲樣本很接近。但他們也發現,它的大小和形狀與生活在現在的南非和菲律賓部分地區的黑矮人相似。
研究員指出,他們找到的股骨與頭骨來自同一個人,是一名年輕女性。儘管並未找到完整的骨架,但他們估計這位女性的身高是139公分。研究員還無法確定黑矮人是到臺灣前,身材就已經矮小,還是後來才形成這種特徵。
他們指出,該研究證實了臺灣黑矮人這個古老族羣的存在,但並未解釋之後這羣族羣發生什麼事,並稱,他們顯然在其他早期「南島族羣」抵達時就已經消失了。
不過,研究員也不確定這羣人在到達臺灣前,在哪裡生活,文中提及,可能是菲律賓、婆羅洲或亞洲大陸的其他地方。
清朝時期的紀錄顯示,這些深色皮膚的民族講的語言與「南島族羣」不同。據稱,這個黑矮人族羣在臺灣生活了幾百年後,一羣具有不同特徵的新石器時代農民,在西元前4800年涌入臺灣,並定居於小馬洞穴附近,形成更大的部落,黑矮人可能被迫搬遷至偏遠山區。
文章作者認爲,黑矮人遭日益孤立,或與「南島族羣」的語言差異都可能是導致黑矮人在臺灣人數減少及消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