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降膽固醇藥」可減低糖尿病截肢、死亡風險
▲研究發現,降膽固醇藥物可減糖尿病截肢風險。(圖/達志示意圖)
糖尿病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病,根據統計,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爲11.8%,糖尿病併發症不僅影響健康,衍生的醫療負擔更相當龐大,且糖尿病患者常面臨糖尿病足、截肢、失能,甚至死亡風險,平均每1000位糖尿病患中,就有13位有糖尿病足,且有7位需要截肢。
爲降低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陳永泰與國立陽明大學研究團隊利用臺灣健保資料庫進行研究,花了12年的時間追蹤69,332位糖尿病足患者,研究發現與未使用降膽固醇藥物或使用其他總類的降膽固醇藥物相比較,使用「使它汀類(statin)」降膽固醇藥物,能夠減少21%的截肢風險及減少25%的死亡率。
陳永泰表示,「使它汀類」降膽固醇藥物是糖尿病患常用藥物,除了能降低膽固醇,也有抗發炎的效果,之前動物研究顯示,該藥物能夠藉由抗發炎的效果,改善周邊血管動脈的內皮細胞功能,降低血管內皮細胞新生因子濃度,改善周邊血管硬化。
研究發現,使它汀類降膽固醇藥物在糖尿病足患者上,能夠減少病患截肢的風險,而這樣的效果是其他降膽固醇藥物所沒有的,目前在臺灣有多種的使它汀類藥物,包含前陣子很紅的立普妥及冠脂妥等藥物。該研究也已發表於國際頂尖糖尿病醫學期刊「臨牀內分泌與新陳代謝雜誌」(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陳永泰提醒,糖尿病患者應定時就醫,諮詢專科醫師意見,定期測量血糖及血壓,定時服用藥物,控制飲食及規律運動仍是減少糖尿病併發症及死亡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