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習用人建立「政治標準」 恐不利決策理性化
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張執中認爲,習近平對高層領導幹部建立政治標準,不利於決策的理性化。(朱紹聖攝)
政大國關中心8日舉行「中共二十大政治菁英甄補:趨勢與挑戰」研討會,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與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張執中發表論文指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打破「七上八下」的年齡界限,對高層領導幹部的「能上能下」建立政治標準,可能導致菁英甄補更強調「紅」高於「專」,不利於決策的理性化。
該論文彙整2016年至2022年中共二十大召開前,遭開除黨籍之中管幹部與省管幹部共2143名,包含懲處指標分佈,特別是違反政治紀律之內容與特徵。張執中表示,習自中共十八大以後所建立的巡視工作與紀律規定,持續成爲中央管理幹部的工具;幹部的貪污、迷信與忠誠問題則是習汰除幹部的重要依據。
張執中說,中共十九大以來,習在菁英甄補的過程中,一方面以談話調研取代胡錦濤時期的票決制;另一方面則是在調研中呈現政治標準的重要性,即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他指出,這不只解決地方幹部賄選對中央「黨管幹部」的干預,也讓菁英甄補的目標從新老交替轉向強調政治標準。
然而,習的政治標準改變了傳統政績導向的甄補規則,往常發揮地方積極性的作法,如今必須考量政治風險而觀望,並積極追隨中央路線。論文提到,當前中共中央對疫情的清零政治目標,使地方領導幹部陷於一票否決與形式主義的兩難,證明領導幹部向上依附的慣性。
張執中認爲,這樣的「新常態」將延續至中共二十大後,可能導致菁英甄補更強調「紅」高於「專」,而不利於決策的理性化。中共中央爲保證幹部的忠誠,必須持續透過巡視與整風等「動員式治理」來掌控,也不利習近平所設定的治理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