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民衆防疫需要「有用」的資訊

依照流行病學理論,限制民衆的活動可能僅於降低傳播疫情的速度,恐無法完全消滅所有疫情,一定要配合其他更有效的配套措施,才能發揮控制疫情的效果。例如:

應積極尋找曾有疫情接觸者或尚未發病的感染者,這些民衆可能因封城封市前後,都潛伏在社區裡成爲疫情疾病的散播者,由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都需等一段潛伏期時間纔會發病,這段時間就是傳播病毒最佳時機,若無確定疑似者或接觸者做好緊急隔離措施,就會形成社區防疫的死角,也是散播病毒的發源處。

應加強民衆的防疫健康的識能(素養),一般封城的社會大衆對於立即限制其生活,都會充滿的無奈與憎恨的壓力,再加上無適當的紓壓活動,來增加調節其生活樂趣,更容易降低自身的抵抗力,引發其他身體不適或此次疫情的惡化。

政府除限制民衆的生活外,更要加強宣導個人衛生習慣與居家環境衛生的清潔的重要性。也許大多數人都沒有直接與飛沫接觸到此病毒,若病毒直接或間接方式,殘存在居家或社區的環境中,我們仍有感染的風險。因此,除加強個人良好衛生習慣,更要做好家裡環境的清潔與消毒,此外,社區居民也要一起維護環境整潔與消毒工作,有效降低社區內生活周遭染病的風險。

隨時正確教導民衆自我保護的方法,降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所謂明哲保身之道有許多途徑,不僅是戴口罩而已。教授民衆一些趨吉避凶的策略,也是必要的措施,例如,如何辨識所有可能感染的風險情境?如何做好強化個人的免疫力與抵抗力?如何協助環境整潔與消毒,降低大家感染的機會?如何辨識新聞媒體報導的可信度?這些策略都是強化民衆對自我防護與政府防疫政策的信心最好的良方。

政府與新聞媒體要提供最新且正確的訊息,相對於歐美國家的防疫措施,民衆對自我防護較爲成熟些,不會隨部分媒體人云亦云,造成人心惶惶,一旦爆發疫情,民衆就到處搶購防疫的物質。就其可能原因之一,就是接收到的資訊不足,甚至混淆不清,民衆無所適從,引發這種惡型的循環,讓民衆感覺好像敵人(新型冠狀病毒)都在您我旁邊,始終提心吊膽,就是產生正確資訊的斷層。

當然、目前世界各國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知與控制措施仍嫌不足,大多的資訊都從中國媒體的報導,國際學術期刊的資訊也都在陸續發表中,如何彙整相關訊息,做出最好的防治策略,纔是根本之道。否則只有報導某個省份或城市封閉的消息,只會更增添人心不安。鑑於過去防治SARS的經驗,若對於此病毒的基本特性、傳播方式、健康影響與治療方式越瞭解時,就是控制它最好的時機,民衆只是期待有更新且正確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