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水消融的季節》心得:對於死亡,我們都太不著邊際(含導演映後對談)

電影開播,最先觸動的是聽覺,是雙腳在雪地上前行的步履聲,接着是導演羅苡珊,以平靜、緩慢的口吻念出宸君最後的手寫信:「苡珊,你要做的便是去愛人」。

《雪水消融的季節》電影開始約 5 分鐘,我的眼淚便不受控地落下。

《雪水消融的季節》劇照,導演羅苡珊提供

《雪水消融的季節》劇情簡介

——劇情簡介取自 TAIWAN DOCS

《雪水消融的季節》心得:梳理與療愈之旅

除此之外,也覺得剪輯功力、敘事腳本以及配樂非常厲害。《雪水消融的季節》是從第一人稱視角出發,依照事發時間軸推進故事,時而有幽遠的配樂,時而只有環境聲,讓觀者的情緒像落葉般堆疊、更有沈浸感。

圖源:希望影視行銷 FB

對於死亡,我們都太不着邊際

在電影裡有特別拍出,苡珊光要爬上岩石就花費不少時間,當真正進到洞穴時,他覺得自己就是做不到在這裡過夜,也無法想像宸君在這裡,是用什麼樣的心情度過最後的時光。

平常的我們都離死亡太遠、太遠了,就像導演說的,即使再怎麼努力貼近,我們對於死亡的想像依舊「不着邊際」。

也是這個片段讓我對於死亡多了一層敬意,在巖洞裡越來越靠近死亡的宸君,即使不願意,也一定鼓起了非常大的勇氣。

圖源:擷取自希望影視行銷 YT 預告片

聖嶽與宸君:「我們是兄弟,也是愛人」

從這些互動不難看出,宸君對於自己的性別認同是男性,除了摯友苡珊,聖嶽是另個完整接納這件事的人。

苡珊在《最初的夏天》裡寫道:「聯繫起我與宸君的,再也不是疼痛與匱乏,而是嚮往與豐饒。」三人間的感情與相互影響都是極爲正向的,或許也因爲這樣,宸君的缺席也給各自的生命帶來更大的缺口。

延伸閱讀》放映週報專訪:說故事的日子,與積雪消融的那一天──專訪《雪水消融的季節》導演羅苡珊

《雪水消融的季節》:與導演羅苡珊的映後對談

我:爲什麼宸君會特別在信裡提到要去愛人?

導演:這裡的愛也是我跟宸君常聊到的,是廣泛的愛,而不單指狹隘的感情,像是去嘗試你熱愛的事物、去愛你的生活等等。

導演覺得,相對於自己,宸君是一個擁有豐沛的愛的人,他敢於挑戰自己,更甚將自己逼到極限。而自己則是在面對想嘗試的事物時,常因思來想去最終沒有去嘗試,所以宸君才特別提到:「要去愛人。」

圖源:希望影視行銷 FB

導演:第一次公衆播映是在國外,當時是很緊張的,但後來漸漸變得舒坦自在,也認爲這是一種「完成」。因爲電影上映後,觀衆會在這部電影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這種與觀衆間的互動,讓電影變得更完整。

圖源:希望影視行銷 FB

導演表示聖嶽只看過一些素材,之後無論是在剪輯或是上映階段,導演都有詢問聖嶽的觀看意願,但聖嶽都沒有再觸及這部作品的任何一部分。

導演表示,可能因爲相對於文字,畫面是更衝擊的,對於聖嶽來說,他就是不想看到這些。

以上是我的《雪水消融的季節》觀後心得與紀錄,很推薦大家去看這部紀錄片。如果你已看完電影,也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你的觀後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