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謙專欄》探索王金平模式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左)18日與大陸國臺辦主任宋濤舉行會晤。王金平指出,兩岸戰爭與和平,取決於執政者「善用其心」,只要同心同德,就必能建立「兩岸共識」。(藍孝威攝)

淡出政壇一線已有一段時日的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繼宣佈將成立跨黨派的兩岸議題智庫「中道和平聯盟」後,又赴大陸訪問,爲其正醞釀中的「新共識」探路。這一時機,既與明年國民黨主席改選鼙鼓漸近之勢相牽引;又時值柯文哲深陷司法困境,民衆黨黨權陷入真空、政策路線亦可能隨人事更迭而搖擺之際。被視爲國民黨各地本土派力量最大「桶箍」的王金平,此番選擇兩岸議題落子,料非突發奇想;後手如何發力,猶引各方觀察。

在年初大選中,賴清德僅獲40%的選票,曾使北京對臺灣的選舉結果落下了「6成民意反對臺獨」的判定,並以此爲基礎,在4月的北京「馬習會」等場合中,托出兩岸同胞應該「常來常往」,和兩岸「完全可以坐下來,就家裡人的事先接觸交流起來,化解矛盾,尋求共識」等展現其戰略耐心的現階段政策。從本屆金馬獎陸籍參賽影片數量創新高,亦可見微知着,讀出陸方對重啓兩岸民間交流的熱切心境。

但如今,曾以「兩岸一家親」論述獲取陸方諒解,並曾表態「臺獨是騙子」的柯文哲仍然在押。若民衆黨推舉代理主席之勢既成,則不論由黃國昌、黃珊珊或蔡壁如何人接替,究其過往,皆無耕耘兩岸之心;黃國昌更曾有主導太陽花學運、重擊馬英九路線和服貿協議的個人歷史。如果民衆黨此後在兩岸路線上轉入沉默,或在重大問題上實質漂回獨營光譜,則維持所謂「臺灣6成民意反對臺獨」這一界定的基礎,亦恐隨之動搖。

准此,王金平此時的出手,不無穩住中間地帶民意,使傾向於「兩岸之道,惟和與合」的民意在總量上仍能過半,藉此維繫住大陸的戰略耐心,以避幹戎的用意。

雖然陸方在宋濤與王金平會晤後,未在官方新聞稿內直接引述王所提的「兩岸共識」新提法;但在王金平認可兩岸文化同源、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並願共同增進民族認同等前提下,「九二共識」這一名詞浮現與否,也已不再是陸方與王金平正面互動的阻礙。

當然,打開與王金平的互動模式,着眼的也不只是王金平一個人。在王的光譜左右,也還有相當一大批對於鮮明的「九二/一中」框架懷有保留或猶豫,但又承認兩岸必須避開戰火,並且支持兩岸各界頻密交往,以拉近互信、增進互識的聲音。這些板塊,加上當前與大陸立場共鳴度最高的馬英九路線,纔是能夠穩住「反對兩岸走向戰爭」、「反思臺灣何以自矜於新冷戰前線」的過半民意組合。

王金平還在擔任立法院長時,曾對訪陸開出過「國家需要、人民同意、立法院決議、對等尊嚴」等四項身段不算低的條件。如今隨着近十年的時空推移,王的許多罣礙也已放下,並以「兩岸事,猶未晚」的心境投入兩岸互動,尋求其在臺灣民意的中間地帶所能發揮的「公道伯」角色。而陸方此次也終於放下了多年以來,從「馬王之爭」、「李登輝情結」等複雜棱鏡看待王金平的心理包袱,與之正面相交。這除了是王金平個人的突破,也象徵陸方與臺灣中間民意開展互動的新探索。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