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舊」見證歷史價值!關山天后宮登錄爲歷史建築

關山鎮天后宮建築裝飾及工法深具文化價值,獲臺東縣政府公告登錄爲歷史建築。(方瑞清提供/蕭嘉蕙臺東傳真)

臺東縣關山鎮天后宮擁有百年曆史,不僅建築裝飾及工法深具文化價值,且宮內有多達8件彩繪作品出自粵籍名匠張光劍之手,經專家學者建議採取「修舊」方式進行建築修繕,並於今年1月中旬獲臺東縣政府公告登錄爲歷史建築。

關山鎮天后宮初建於1929年日據時期,曾於1961年進行長達9年的修復工程,並保持至今。關山鎮天后宮主任委員方瑞清表示,距離上次整修已多年,建築內部多處損壞,但「翻新」與「修舊」各有利弊,兩方意見分歧,使修繕計劃延宕十餘年。

方瑞清說,「修舊」耗時費力且成本高,「翻新」雖相對輕省,但恐破壞珍貴工藝。經專家學者踏查發現,廟宇內部分剪黏、彩繪等裝飾爲名匠之作,其中張光劍的彩繪多達8件,可謂全臺數一數二多,最終達成「修舊」共識。

臺東縣政府指出,關山鎮天后宮的三川殿及正殿額枋疑爲日據大正年間原件,具建築史價值;廟宇主體融合傳統木構彩繪、剪黏及磨石子工法,展現不同時期的建築技術;其木雕、石雕、彩繪與剪黏作品更具藝術史意義。

此外,廟宇的建築構件與裝飾工法也反映平埔族羣的地方拓墾歷史,並展現客家文化與原鄉的文化連結,極具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