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中勇奪臺灣人文獎史地組第1名及佳作

雄中勇奪全國高中臺灣人文獎史地組第1名。(吳江泉攝〕

雄中勇奪全國高中臺灣人文獎史地組佳作的師學。(吳江泉攝)

賴和文教基金會第15屆全國高中臺灣人文獎決賽,史地組有10個隊伍入圍決賽,由高雄中學陳秀珍老師指導,陸家震、凃峻清、戴雍哲、劉柏毅等同學以「時代巨流中湮沒的醫療地景—陸軍第八 O二總醫院的前世今生(1941-1977)」爲題,研究大港埔地區的歷史發展,榮獲史地組第1名。

另一隊雄中隊伍由陳秀珍老師指導,全睿軍、廖翊涵、董忠衢3名同學以「拉比勇.兇蕃.英雄—拉馬達星星曆史形象之比較研究」爲題的研究,獲得史地組佳作。

獲得第1名的隊伍在老師的引領下,接觸了「逍遙園與行仁新村志工團」,偶然在日治時期的地圖上發現在今東到錦田路,西到忠孝路,南到六合一路,北到南華橫二路及同心路的區塊曾有一座佔地廣闊的醫院;今日這個地區商辦大樓林立,整個景物完全改變,許多人都不知道這段歷史。

學生們透過對住在附近的長者進行口述訪談,併到802醫院院史室及新興地政事務所翻找6、70年前的檔案,查找「臺灣百年曆史地圖」系統,發現在二戰末期日本將高雄作爲南進基地中心的計劃下,這裡曾是日本高雄陸軍病院;戰後國民政府接收醫院,改爲一○五後方醫院,二二八事件時也曾是歷史現場,其設置與搬遷正見證了高雄市大港埔地區都市機能的轉變。

另一組獲得佳作的作品是由布農族同學,帶領大家到家鄉高雄市桃源區去追尋他們家族中知名的抗日英雄—拉馬達星星。透過對布農族長老的口述訪談、研讀日治時期日本警察的調查報告與學者、作家對拉馬達星星的書寫,同學們將這些資料分析、比對,探討拉馬達星星的歷史形象,與其不肯投降日本、堅持做自己的布農族「拉比勇」精神。

史地組評審師大臺灣史研究所所長張素玢教授表示,這次得獎的作品都已具備「做研究」的能力,對高中生來說實屬難得。這7名同學都是十二年國教特色招生「人文社會班」的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運用各種歷史研究方法,並善用歷史思維,以家鄉高雄爲出發點,實踐關懷鄉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