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債」Q1發行規模年增128% 人民幣「融資貨幣」屬性持續增強

以人民幣計價的「熊貓債」Q1發行規模年增128%,讓人民幣「融資貨幣」屬性持續增強。(shutterstock)

繼去年發行量創歷史新高後,今年第1季「熊貓債」再次迎來開門紅,在全球債市刷新熱度,統計至本月14日,今年以來熊貓債共發行29檔,發行額達660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增長128.37%。分析認爲,熊貓債的提速不能僅歸功於國內外利差刺激,作爲大陸金融改革開放的一個突破口,也是人民幣作爲「融資貨幣」功能屬性的持續增強。

所謂的「熊貓債」是指境外機構在大陸境內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類似的還有像是美國的「揚基債券」、日本「武士債券」、澳洲的「袋鼠債券」等。

根據Wind資料顯示,截至4月14日,今年以來熊貓債共發行29檔,發行額達660億元,較去年同期289億元增長128.37%。例如德意志銀行集團日前宣佈成功完成第三期熊貓債券發行,發行金額30億元,這是2018年以來金融機構所發行的最大規模的熊貓債。

有市場分析認爲,大陸與已開發國家貨幣政策週期反向,是近兩年熊貓債發行速度和規模明顯加快的主要原因。從2022年開始,美歐相繼大幅升息、推動融資成本擡升,而大陸則幾度降息、流動性寬鬆。在政策落差背景下的發債成本更具優勢。

但大陸《經濟日報》分析認爲,熊貓債的提速不能僅歸功於國內外利差刺激。作爲大陸金融改革和開放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熊貓債迎來重要發展機遇的背後,是人民幣作爲「融資貨幣」功能屬性的持續增強。

而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推進下,近年來人民幣在跨境收支、外匯儲備、金融交易、貨幣互換等多個領域的使用率明顯增加,從而提升了境外機構對發債募集人民幣的興趣。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2月資料顯示,人民幣已連續4個月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躍貨幣的位置。

對於接下來熊貓債市場的發展,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爲,預計熊貓債發行量將繼續保持增長。同時隨市場成熟和多元化,熊貓債的發行主體和投資者將進一步擴大,且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創新性的熊貓債產品推出,以滿足不同發行人和投資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