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人間佛教 藍海先行者

佛光山星雲法師(右)晚年難得現身,常讓信衆驚喜。本報資料照片

星雲法師生平 製表/何定照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羣創辦人高希均曾爲文指出,星雲是佛教界「藍海策略」先行者,「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則是藍海策略宗教版;宗教學者江燦騰也曾形容,星雲堪稱佛教界「經營之神」。正是出世的佛法與入世的企業手法相融,成就了星雲的佛光大業。

臺灣推廣人間佛教的宗教人士衆多,星雲難得處是獨創「星雲模式」。「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一書作者滿義法師指出,星雲模式貴在「說話的語言不同、弘化的方式不同」等;星雲永遠能抓緊時代脈動與需求,不忌傳統包袱,以當代人最能接受的方式推廣佛教。

一九五○年代,臺灣在西方影響下,包括蔣介石夫婦等政商界要人都風行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佛教被貶爲市井流俗。逢此佛教逆境,星雲先是成立唸佛會,讓不識字者也能持經唸誦;又成立青年歌詠隊、設立國文班乃至光華文理補習班,吸引青年、少年,作家鄭石巖都是當年受惠者。

江燦騰指出,星雲這些新穎作法,把人間佛教變成歡欣快樂、突破守舊形象的宗教,讓臺灣的佛教徒對自己的信仰感到驕傲。「面對西方宗教的評比,再也不必退縮,讓人們對臺灣佛教大大改觀,這是星雲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傳燈—星雲大師傳」作者、人間福報前社長符芝瑛則指出,若以現代行銷觀點來說,星雲很早就活用市場區隔原理,更善於培養「消費習慣」。星雲廣設分齡、分衆團隊,旨在爲成員心中「撒下菩提種子」;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就坦言幼時全因嘴饞、想吃麪粉做的「佛手」等才參與兒童班,從此走上佛法路,「也許很多人都是從吃一個小佛手得度的」。

一九五七年,星雲首創灌錄佛教唱片;一九六二年,開啓電視弘法;一九七五年,他在國立藝術館舉行講座,讓佛教首次從窮鄉僻壤「登堂入室」走入國家殿堂;近年建成的佛陀紀念館,則呼應國人對觀光園區的需求。可以說,只要有新的載體或社會趨勢出現,佛光山必搭上列車,這都出於星雲對時代的敏銳嗅覺,源頭則是讓佛法更無遠弗屆。

在星雲「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等四大主旨規畫下,佛光山相關組織照應了一個人自生至死所有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