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調研行|奮鬥在地下深處的堅守

“烏金”,是人們贈予煤炭的又一個名字。“黑”是它的顏色,“金”是它的價值。

是金子,真的一定會發光,哪怕是在最黑的地底。

如果不是參加“行進中國 創新山西”的主題採訪,我們很難想象礦工平時工作的艱辛和不易。常有人把煤炭比作“烏金”,可見煤炭的生產自古以來就伴隨風險與艱辛。還有人說,每一塊煤都是汗水泡過的。近日,調研團隊一行走進晉能控股長治公司三元煤業,近距離感受礦工兄弟們的辛勤勞作。

在礦井,分工有不同,但最終目標只有一個——保供,而這也是山西能源企業在多年發展中形成的共識。

清晨6時30分,走進礦區並沒有想象中的塵土飛揚、機器轟鳴,在這裡,各種綠植分佈在寬闊的廠區道路兩側,道路乾淨整潔,清掃車穿行其中,彷彿置身於城市公園。

記者看到,入井前的每一位礦工都全副武裝。礦燈、自救器、便攜儀、安全帽等都必不可少。腰帶上還有一個設有報警按鈕的精確人員定位卡,如果有緊急情況發生,通過地面系統能知道報警人的準確位置。重要崗位員工人手一部5G防爆手機,數據得以實時回傳。

入井口,完成上一班作業的礦工們乘坐罐籠返回地面,工服覆蓋上了黑黑的煤灰,黝黑的臉上也難掩疲憊。礦區每天安排有三個班次,兩班生產,一班檢修。

地層深處,沒有白天與黑夜。在幾百米的井下,一待就是8個小時,算上來回工作面的時間,享受沐浴陽光的時光屈指可數。

過去,對於身處百米井下的礦工來說,吃上一頓熱乎飯是一件難事。如今,井下也有熱氣騰騰的可口飯菜。每天中午11點,下午6點,晚上10點,凌晨5點半,防爆無軌膠輪車改裝成的餐車都會運送4個熱菜和2種主食來到井下,爲了給工人師傅們補充營養,每餐還配備有1盒牛奶和一種時令水果。

在礦裡的信息調度中心,智能化監控大屏上,井下各項數據實時更新,生產作業畫面清晰呈現,礦井所有生產信息一“幕”瞭然。

作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山西加快推進煤礦“數智化”轉型。這些年來,傳統礦井的作業方式被徹底顛覆,5G賦能礦井智能化的新模樣,傳統礦山煥發出了智慧生機。

主巷道5G-700M基站佈局建成投用,地面上的智慧調度指揮中心集控員可以和地下工作人員進行穿越300米地表的實時視頻對話。

從出大力、流大汗的人力挖煤,到機械化、自動化割煤,再到井下遠程遙控採煤、手機端啓停設備……歷經不同階段採煤方式的革新,如今的礦工們體驗到了改革創新、智能化建設帶來的便捷和安全,親歷着改革給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幸福和快樂。但穩產保供仍然需要工人堅守一線,既要拼技術、拼技能,還要拼體力、拼汗水。

有人說,礦山工人代表着中國力量。他們邁着堅實的步伐,在單調的背景中不斷挖掘出燦爛的色彩,助力着山西煤炭行業開足“智”力,向“新”而行。(鄧志慧、陳鍵、唐宋、桑莉媛、馬瑩、趙芳、董童、盧鵬宇、張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