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IMM合約、歷史起息合約、合約壓縮服務……“互換通”一攬子優化措施出臺 業內: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

財聯社5月13日訊(記者 高萍)在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簡稱“互換通”)上線一週年到來之際,一攬子優化措施出臺。今日,央行官網發佈信息指出,優化“互換通”機制安排,包括豐富產品類型,推出以國際貨幣市場結算日爲支付週期的利率互換合約;完善存續期管理配套功能等。

業內專家表示,“互換通”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發展、推動內地與香港深化金融合作的重要舉措。此次“互換通”優化措施的推出,將進一步滿足境內外投資者多元化的風險管理需求,促進有效降低業務參與成本,有利於吸引更多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和持有人民幣資產,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同時,也將進一步促進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協同發展,助力構建高水平金融開放格局。

新增IMM合約及歷史起息合約等 “互換通”出臺多方面優化措施

爲進一步滿足市場需要,“互換通”業務相關功能進一步優化。 具體來看,本次“互換通”優化措施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其中之一是豐富產品類型。推出以國際貨幣市場結算日爲支付週期的利率互換合約(IMM合約)。另外是完善配套功能。推出合約壓縮服務及配套支持的歷史起息合約。

此外,優化措施還包括推出其他便利舉措。兩地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還將同步推出其他系統優化和優惠措施,將“互換通”費用優惠再延長1年,對於境內外投資者通過“互換通”開展的交易清算費實行全額減免,促進降低業務參與成本。

據瞭解,IMM合約具有三大特徵。一是標準化程度高,通過將起始日、到期日和結算日等利率互換合約要素固定爲三、六、九、十二月的第三個週三,便利境外機構進行有效的交易平倉和現金流匹配;二是與國際主流交易品種接軌,可支持境外機構銜接在不同國家開展的利率互換交易,滿足多樣化的風險管理需求;三是緩解境內外投資者的運營負擔,優化中後臺對賬流程,提升參與交易清算的便利性。

另外,合約壓縮是國際清算機構爲投資者廣泛提供的集中清算增值服務。境內外投資者可以對買賣方向相反、合約要素符合匹配規則、已納入集中清算的利率互換合約進行壓縮,減少存續期合約數量和名義本金,便利投資者更好管理存續期合約業務規模,降低資本佔用。歷史起息合約則主要用於配合合約壓縮功能使用。

將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入市 提升交易規模

作爲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互換通”上線近一年來,在提高境外投資人風險對衝效率、優化跨境投資環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一攬子優化措施出臺,交通銀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黃軼認爲,相關功能的優化將有助於完善“互換通”產品功能,提升交易的便利性,由此將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入市,提升交易規模,改善交易流動性,從而更高質量地深化市場開放發展與跨境合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此次北向互換通優化功能上線,創新創設歷史起息合約、以國際貨幣市場結算日爲支付週期合約以及上線合約壓縮等功能,有助於更好滿足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需求,是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完善過程中的又一創新舉措。”招商銀行資金營運中心總經理戴志英認爲。

談及“互換通”優化舉措,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兼資本市場及證券服務部聯席總監張勁秋亦表示,措施的推出有利於境外投資者更有效地管理現金流、在交易中提高保證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加強境外投資者參與內地銀行間利率互換市場的便利性。“隨着一系列優化功能的上線,預計境外投資者的交易積極性和活躍度將進一步提升,這也有助於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特別是長期資金,投資中國債券市場。”

“歷史起息合約、IMM合約、合約壓縮新功能的推出將極大推動人民幣利率互換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滿足境外投資者的多元化需求,並帶動提升境內投資者的專業能力,有利於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和金融強國建設進程。”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總經理陳志明總結道。

其中,陳志明認爲,歷史起息合約和合約壓縮是兩項配套功能,旨在爲雙方參與機構提供利率互換合約提前終止服務。陳志明稱,在原有機制下,尤其境外參與者受限於額度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深度參與“互換通”,交易達成後沒有有效的提前終止機制,不利於增大交易規模。新功能推出後,境外參與機構可以與報價商達成歷史起息交易參與合約壓縮,可以有效降低名義本金佔用問題,預期將極大提高境外參與者的參與熱情。

另外,在境外利率互換市場,IMM利率互換合約是市場主流的交易品種,比如美元SOFR利率互換和人民幣NDIRS交易。陳志明表示,一方面IMM合約起息日固定,有助於投資者管理定盤利率風險,更好地開展各種投資策略和管理利率風險;另一方面,國際投資者可以使用相同IMM日期的不同利率互換合約開展各國利率之間的宏觀對衝交易,更好地滿足全球投資者的需求。

4月末“互換通”渠道下已有58家境外機構投資者入市 累計達成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3600多筆

2023年5月15日,“互換通”正式上線。境內外投資者可經由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機構在交易、清算、結算等方面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在不改變交易習慣、有效遵從兩地市場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和集中清算。

財聯社記者瞭解到,自業務上線以來,交易清算等機制安排運轉順暢,境內外投資者積極踊躍參與,業務量持續上升。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末,“互換通”渠道下已有58家境外機構投資者入市,包括境外主權類機構、商業銀行、證券公司、資管公司等各類型合格機構投資者,覆蓋1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共達成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3600多筆,成交名義本金總額近1.77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量從上線首月不足3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4年4月的日均超過120億元人民幣。自“互換通”上線以來,境外機構在中國債券市場的持債餘額累計增長近8000億元。

陳志明認爲,整體來看,“互換通”的推出標誌着人民幣利率互換正式進入國際金融市場,是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重大舉措。一方面“互換通”爲境外投資者提供了管理人民幣利率風險的對衝工具,有助於吸引更多境外資金參與人民幣債券市場,擴大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並進一步助力人民幣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另一方面,“互換通”的推出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資者進入人民幣利率互換市場,爲市場帶來了更多樣化的交易需求和成熟金融市場的策略理念,有助於提升市場流動性,完善市場交易機制,提高金融機構的專業性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