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6次免費兒童發展篩檢 7月上路7歲以下兒童都受惠

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將於7月1日上路,衛福部長邱泰源(左三)25日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右)、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倪衍玄(左二)等人共同呼籲早篩早發現,掌握療育契機,透過專業及跨單位間合作,共同倡議兒童發展篩檢的重要性。(黃世麒攝)

衛福部國健署今天宣佈,今年7月1日起,提供0到6歲兒童每人6次免費發展篩檢,及早發現疑似發展遲緩的兒童、及早轉介療育。未來兒童健康手冊中,除了現有的7次預防保健服務的「黃卡」之外,還會增加兒童發展篩檢服務的「綠卡」,家長可依照時程帶孩子前往醫療院所檢查。

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將於7月1日上路,新版的兒童健康手冊中也已新增兒童發展篩檢服務紀錄表,讓家長可在孩子成長過程的6個階段,都享有政府補助的篩檢服務各1次。(黃世麒攝)

爲落實賴總統健康臺灣醫療政策「全面優化兒少醫療照護」,衛福部自7月1日起全面針對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由受過訓練的兒科、家醫科等專科醫師及專責醫師,針對兒童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和社會發展等4面向,使用標準化工具進行篩檢。

馬偕醫院受國健署委託開發兒童發展篩檢量表。馬偕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陳慧如表示,兒童發展篩檢就像開啓未來的鑰匙,希望設計一把完美的鑰匙,給臨牀醫師未來可以快速全面的篩檢孩子各能力發展面向;希望家長善用這項福利,協助孩子走在正確的發展軌道上。

陳慧如分享實際使用兒童發展篩檢量表的經驗。一名3歲女童被家長帶來門診,主訴是情緒問題,叫她都不理,且常常哭鬧、發脾氣,篩檢結果是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未達標準,而語言認知和社會發展面向正常,進一步神經學檢查發現先天肌肉張力低下,原來是動作發展問題導致情緒反應。找出答案之後,女童家長對醫師深深地一鞠躬表示感激。

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倪衍玄表示,臺灣面臨少子化,生得少但每個都要好。針對兒童發展篩檢服務,今年上半年陸續做了很多訓練,目前已有2000多位醫師,預計7月前完成訓練。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張皓翔則說,很多家庭醫師也參與訓練課程,希望爲全國兒少身心發展盡一分心力,在兒童照護上更全面。

國健署說明,只要孩子具有健保身分,可以在孩子成長過程的6個階段,分別爲6至10個月、10個月至1歲6個月、1歲6個月至2歲、2至3歲、3至5歲、5至未滿7歲兒童,每階段各接受1次政府補助的篩檢服務,亦可配合現有的7次兒童預防保健服務一起檢查。

國健署提醒,家長帶孩子前往醫療院所時,須攜帶「健保卡」及「兒童健康手冊」。若持用舊版兒童手冊,將於首次接受兒童發展篩檢時,由院所提供兒童發展篩檢就醫憑證卡(綠色紀錄卡),將此紀錄卡貼附在兒童健康手冊;若持用新版兒童手冊,則會直接裝訂於手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