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不敢打新冠疫苗?醫分析:染疫後心肌梗塞機率反增
心血管疾病不敢打新冠疫苗?醫分析:染疫後心肌梗塞機率反增。圖爲接種示意圖。(達志影像)
心血管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2位,且臺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年紀越大、共病越多,常見的共病因子如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臟相關疾病,皆位居十大死因之列。萬一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再起,心血管疾病患者更亟需接種疫苗來提升保護力。
馬偕紀念醫院副總院長洪大川今天出席疾病管制署研討會,解析各類心血管疾病患者接種新冠疫苗注意事項。(圖取自疾管署)
馬偕紀念醫院副總院長、心臟內科醫師洪大川今天出席疾病管制署「COVID-19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牀處置研討會」,解析各類心血管疾病病人接種新冠疫苗注意事項。不少心臟科患者都會詢問自己是否適合施打疫苗,打完疫苗會不會讓原本的疾病惡化,他認爲答案原則上都是「不會」。
根據歐洲心臟病學會建議,除非疾病處於不穩定期或本身對疫苗過敏,包括心肌梗塞、心房顫動、心肌病變、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移植、肺高壓、肺栓塞、周邊性血管疾病、腦中風、暫時性腦缺血等,都建議施打新冠疫苗。
而今年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顯示,接種AZ和BNT疫苗後發生缺血性中風和心肌梗塞的比率,都沒有明顯增加,反而是感染新冠肺炎後,發生血栓、中風、心肌梗塞的比率上升了。
洪大川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有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施打疫苗前不須停藥;如近期接受心導管手術,只要沒有發生併發症或急性胸痛症狀,原則上術後1周可施打疫苗;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由於恢復時間因人而異,原則上出院後1至2周如果無明顯或惡化之胸痛或心衰竭,經醫師評估即可打疫苗。
根據臺灣腦中風學會建議,剛發生急性腦中風時,可能會出現中風症狀惡化,再次中風和心血管事件、感染等併發症,因此建議在中風急性期(大約1至2周)過後,經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已穩定再施打疫苗。
在少數情況下,需要避免接種特定種類的疫苗。洪大川說,血栓栓塞病人目前多半建議施打疫苗,但如果過去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後羣,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AZ等腺病毒載體疫苗。另腦中風患者需要做MRI及電腦斷層檢查,有文獻指出,莫德納疫苗的賦形劑與這兩種檢查所用的顯影劑相關,如果對顯影劑過敏,就不建議施打莫德納疫苗。
至於接種mRNA疫苗可能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不良反應,洪大川表示,mRNA疫苗可使用在多數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穩定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風溼性心臟病、川崎氏症、多數先天性心臟病和植入式心臟裝置者;但如果評估當下心臟仍在發炎者,建議暫緩接種mRNA疫苗,或考慮使用其他疫苗。
萬一施打BNT、莫德納等mRNA疫苗後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炎不良反應,洪大川指出,可與醫師充分討論下,並於病況改善後,考慮以其他平臺的疫苗進行第2劑接種,例如腺病毒載體疫苗(AZ)、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高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