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法律/管理營業秘密 三面向著手
近年來,物聯網(IoT)、5G、AI等產業蓬勃發展,各種創新技術融入製造,已使智慧工廠、機器人、自動駕駛從科幻電影情節成爲現實,更推進半導體產業加速成長。在全球產業供應鏈中,臺灣在高科技產業扮演關鍵角色,在傳產製造業更有許多隱形冠軍,臺灣產業所以能夠技術獨步全球,背後重要原因就是企業競爭力來源之一「營業秘密」。
爲了協助企業建構營業秘密保護機制,智慧局歷年編制「營業秘密保護實務教戰手冊」3.0版、「中小企業營業秘密保護機制檢核表」等,提供企業參考作法,更與「臺灣營業秘密保護促進協會」合作,汲取臺積電、日月光等公司分享從事營業秘密保護機制的典範經驗,讓企業快速上手完善保密制度。
企業要建置一套完善的營業秘密保護制度,第一步是先清查自家的營業秘密是什麼?並透過「組織」、「人員」、「檔案及設備」等三大管理面向採取保密措施。
「組織」管理方面,員工可能因保密機制會造成工作上不便,引發不滿而不願遵守,因此公司高層應明確宣示營業秘密管理政策與目標,給予實際支持,指派專責人員或部門,負責規劃推動公司營業秘密管理,並擬定明確管理規範。
「人員」管理面向,公司應透過教育訓練與宣導,提升員工認知,並依員工報到、在職及離職等不同階段動態管理。新進員工報到時要求籤保密協議、智慧財產權歸屬約定,告知公司營業秘密管理規範、機密分類分級標準及使用權限規定等;任職一段期間或調整業務部門,要隨之調整可接觸機密文件權限範圍;離職時要面談,提醒及告知不得泄漏公司營業秘密,並刪除或銷燬已取得機密資料,如發現異常,例如員工在離職前突然大量下載或列印資料,應啓動稽覈調查。
「檔案及設備」管理面向,應依機密資訊重要性標註機密等級,依據密等或員工職權不同,規範限制可以閱覽、存取或使用的人員;管理公司電腦、網路、內部資料庫、電郵信箱等,設置防火牆、防毒軟體等,建立內部稽覈機制,追蹤監控機密資訊閱覽、存取及保留紀錄,管制隨身碟或外接式硬碟等;並依需求劃出管制區,配置保全人員或裝設監視設備,管制進出人員及攜帶物品。
企業與學研機構有密切產學合作,產出研發成果有很多是營業秘密,因此學研機構也須重視營業秘密管理;由於學研機構有其學術開放共享文化及規模大小,很難與企業的保密作法相同。學研機構應從區別營業秘密文件、設定接觸權限做起,接下來再進一步定義營業秘密範圍,最後是建立專責人員審覈機制,並加強宣導、深化管理。
由於營業秘密保護首重「事先預防」,唯有企業與學研機構攜手建立更完善的營業秘密保護網,才能確保我國企業在全球產業供應鏈創新動能維持優勢競爭力。(本文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長廖承威口述,記者江睿智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