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盼馬英九爭取回復兩岸互不否認治權
前總統馬英九(右)宣佈將在4月重訪中國大陸,且不廻避政治敏感到北京訪問,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會不會就近與馬再會,外界關切。圖爲2015年馬習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總統馬英九四月上旬將再度訪問中國大陸,值此兩岸僵局未解、美中關係依舊脆弱之際,馬英九再率臺灣青年赴陸交流,爲低迷的臺海情勢開啓另一扇窗,有利爲緊繃的兩岸關係降溫。而從爭取臺灣最大利益立場看,馬英九若能在「馬習二會」爲兩岸互動爭取回復「互不否認治權」的穩定狀態,此行爲臺海創造的和平價值無疑將更具實質意義。
已知馬英九訪陸行程,在廣東可能參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凸顯延續中華民國曆史傳承;在陝西預計參加祭黃帝典禮,顯示對中華民族身分認同的重視。
此行重中之重當屬北京行。一是在北京大學演說並與北大學生互動,他會如何向大陸頂尖學子講述兩岸關係及未來前景?其次,暌違八年多,馬英九可望在北京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馬習二會,鑑於這幾年美中臺和兩岸關係丕變,馬將如何向習近平談論兩岸現狀,又將如何傳遞臺灣人民的憂慮,以及爭取臺灣最大利益,不僅涉及馬歷史定位,還關乎五二○後兩岸關係走向。
從馬英九立場言,他在卸任總統前一年、於二○一五年十一月七日在新加坡與習近平會面,創造兩岸分治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的歷史新頁。卸任後的馬英九,依舊心繫兩岸情勢,去年首度率領檯灣青年訪問大陸,這次又將帶領檯青赴陸交流;一位親近馬的人士就說,馬認爲兩岸青年交流是兩岸和平的基礎工程,這個做法與過去國民黨諸多老官僚赴陸交流不同,有很大對比。
然而馬英九畢竟是中華民國前元首,他赴陸訪問最大意義不會僅止於促進兩岸青年交流,或增進民族認同,鑑於年初剛落幕的臺灣大選結果,高達六成民意是傾向支持兩岸維持溝通和對話,降低雙方敵對仇視,而非令兩岸敵意螺旋無限升高,這也是國民黨無論是夏立言或馬英九,赴大陸訪問、降溫臺海的最大底氣。
回到兩岸當前嚴峻的現實處境,從美國聯邦衆議院前議長裴洛西訪臺後,中共機艦就頻頻越過臺海中線擾臺,形同無視中線默契。而自今年一月「賴蕭配」當選以來,包括北京策動諾魯與我斷交;中共官媒釋出再砍我ECFA關稅減讓項目;中共民航宣佈取消M503航線偏西飛行措施,乃至在金廈海域爆發陸船翻覆二死事件後,中共海警便經常突破我金門禁限制水域,我方被迫疲於應對中共操作灰色地帶衝突,臺海情勢陡升,危機籠罩。
中共上述作爲,其實都是藉由事端步步進逼,儘管北京方面強調是民進黨「破壞現狀」在先,但無可諱言,中共進逼作爲也衝擊了臺灣安全、飛航和漁民權益等,顯非臺灣民衆樂見。
馬英九任內對兩岸關係主張「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並以此開創兩岸關係高度穩定時期;面對當前兩岸關係嚴峻,中共實質操作侵蝕我方管轄權(治權)日甚的兩岸現實,馬若能當面反映臺灣人民的憂慮和關切,呼籲北京減少壓迫,讓兩岸能回覆至「互不否認治權」的相對穩定狀態,他此次北京行的實質意義,將能提升至新的層次。
九年前馬習會 兩岸領袖首會
二○一五年十一月七日,時任總統馬英九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會晤,這是自一九四九年兩岸分治以來,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歷史性會談,受到全球矚目。
該次會面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雙方以「臺灣領導人」與「大陸領導人」的身分見面,並以「先生」互稱。
「馬習會」主要就和平的兩岸關係交換意見,雙方沒有簽署協議或發佈共同聲明;但雙方都認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主要的基礎,就是九二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