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諾魯殷鑑 慎防吐瓦魯突襲斷交

吐瓦魯因爲改選浮出「親臺」、「親中」不同聲音,讓邦交不穩傳聞甚囂塵上。圖左爲吐瓦魯國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諾魯與臺灣斷交後兩週不到,吐瓦魯也因爲改選浮出「親臺」、「親中」不同聲音,讓邦交不穩傳聞甚囂塵上,雖外交部對選後邦誼及新任吐國議員外交動向的評估充滿信心,但諾魯「突襲式」斷交殷鑑不遠,主政者對於現僅存的十二個邦交國恐需慎之再三,全力避免被強迫分手的慘劇再度上演。

諾魯斷交後,我國太平洋友邦僅剩吐瓦魯、帛琉、馬紹爾羣島三國,上週起先是吐瓦魯駐臺大使稱吐國傳出有可能會在選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着吐瓦魯財政部長潘恩紐又向外媒稱,吐瓦魯選後將重新審視與臺灣的外交關係。

吐國財長潘恩鈕不僅這次繼續當選,更曾任諾魯財政顧問,外媒隨即連番報導示警,熟知國際局勢的立委也坦言,邦交不穩非空穴來風。

而執政黨該更注意的是,國人或許可以理解中共不對稱財力下的外交敵意,也不願見到撒幣式外交競逐,但幾乎以「雪崩式」下滑的友邦數量,已直接重挫我國主權及國際參與空間,當國際舞臺上沒人願意承認中華民國、爲臺灣發聲,又如何能清楚主張國家政治實體(entity)與他國往來的能力與權利?

且在美中臺競合關係下,臺灣的權益常淪大國角力場合,太平洋國家向來有澳洲、美國等關注支持,臺灣若連自身邦交國都難以保全,更難加深自身想作爲「印太民主夥伴」份量。

傳統政治學常言「外交是內政延伸」,國力強則外交順利,中共三月舉行兩會,臺灣處理邦交不僅要全力防堵再斷交,更可能要再思考兩岸關係處理,否則距出現外交狀況惡化倒回來引發內政、國民利益受損的「外交問題延伸內政」,恐怕也已不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