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概念車發佈,富士康造車是認真的

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0月8日再次發力,發佈了全新的純電MPV Model D和純電中型巴士MODEL U。

據悉,這兩款新車由富士康與裕隆汽車合資成立的鴻華先進公司共同打造,預計將在兩年內上市。

1

整車or代工?

在此之前,富士康已經邁出了造車的重要一步。今年一季度,其首款車型Model C的量產版以納智捷N7的名義在臺灣地區成功交付。

據當地媒體報道,該車型自4月至7月連續月銷量破千,不僅打破了臺灣地區的電動汽車銷量記錄,而且在前8個月的累計銷量超過了5000輛,與特斯拉Model Y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態勢。

富士康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根據公司此前的預測,到2025年,其汽車業務收入有望達到330億美元,並計劃佔據全球電動汽車市場5%的份額。

然而,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儘管富士康在造車領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其在整車方面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尚不明顯。此外富士康造車的行爲更多地被視爲向主機廠們證明“富士康具備整車製造的能力”。

事實上,富士康在汽車領域已有深厚積累,多年來一直爲特斯拉、寶馬、奔馳等知名汽車品牌供應電子儀表盤、印刷電路板及塑料部件等核心零部件。然而,在電動汽車製造領域,它仍算是一個新手。

不過,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甚至將汽車比作“四個輪子的iPhone”,認爲既然能成功製造iPhone,那麼製造電動車也應是“易如反掌”。然而,儘管富士康在生產iPhone方面擁有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優勢,但這種優勢並未完全轉化到複雜度更高、供應鏈更長、不確定因素更多的汽車製造領域。

且與國內主流代工企業相比,富士康雖然在汽車零部件和手機領域有深厚積累,但在整車製造及研發方面卻相對薄弱。其電動汽車代工能力尚未達到行業主流水平,與國內一些爲造車新勢力代工的企業。

此外,汽車用戶對產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極高。在代工模式下,一旦代工廠商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品控問題,將嚴重損害汽車品牌的形象。同時,品牌方也很難完全掌控產品的生產和質量控制。

因此,有意在汽車領域大展拳腳的初創汽車公司更傾向於自主生產,以減少對外代工的依賴。例如,今年小米汽車和蔚來汽車等造車新勢力都在積極尋求獲得造車資質並擴建自有工廠。

2

又“腳踩”河南上位

但無論如何,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這塊蛋糕富士康是要分一塊的,富士康的“老搭檔”河南也再次成爲了其前進路上的加速器。

自2023年6月起,富士康在鄭州啓動了針對電動汽車和電池兩大業務板塊的全面招聘,崗位覆蓋了整車製造的全鏈條,包括剎車、電源迴路、轉向、內飾造型、動力馬達、整車冷卻、懸掛等關鍵環節。

進入2024年7月,富士康更是宣佈將在鄭州投資10億元建設新事業總部大樓,選址位於鄭東新區,建築面積約700公畝。同時,富士康還將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重點佈局電動車試製中心和固態電池項目,標誌着其新業務佈局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河南省政府也積極迴應了這一趨勢,今年7月下旬發佈的《紮實推進2024年下半年經濟穩進向好若干措施》中提出,力爭全年汽車產量超過1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佔比超過半數,達到80萬輛以上。這一目標與河南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迅猛發展態勢相呼應。

富士康選擇河南作爲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重要佈局地,原因顯而易見。

河南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上半年鄭州新能源汽車產量激增10.4倍,達到21.9萬輛。同時,寧德時代洛陽基地的投產和二期項目的開工,爲河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增添了新的動力,合計規劃產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90GWh。加上宇通、上汽、一汽等整車製造廠的加持,河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愈發完善。

此次富士康與河南的“雙向奔赴”,不僅有助於富士康利用河南現有的汽車產業資源和市場優勢,快速打造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和產品,實現與河南本土企業的互利共贏;同時,也將帶動河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提升整體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在當前河南從製造業大省向製造業強省轉變的背景下,富士康的加入無疑爲這一轉型注入了新的活力。比亞迪、格力等製造業“龍頭”也已在河南佈局,面對新一輪的戰略機遇,這場同頻共振的“牽手”,將爲區域發展注入更多強勁的新動能。(內容來源|華博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