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支持瞄準重點領域精準有力 2023年信貸“開門紅”可期

本報記者 劉琪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研究部署落實金融支持穩增長有關工作。會議提出,各主要銀行要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適度靠前發力,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精準有力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領域、薄弱環節。

1月10日,央行公佈2022年金融統計數據。整體來看,2022年金融數據“平穩收官”,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增強。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2023年信貸有望實現“開門紅”,1月份相對平穩、2月份邊際恢復、3月份有望出現“信貸脈衝”。全年信貸投放節奏繼續前置,各季度信貸節奏可能會整體按照40%、25%、20%、15%安排,以實現“早投放早收益”。

“當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主要集中在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民營小微企業等領域。同時,穩房地產對全年經濟增長也很重要。”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伍超明進一步表示,民營小微企業是市場活力的重要來源,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國內經濟恢復與高質量發展均離不開民營經濟的壯大發展,預計2023年金融將加大支持小微主體恢復發展。而科技創新和綠色轉型也都是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兩大領域衍生出的新投資需求空間廣闊,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針對社會發展重點領域、薄弱環節,信貸投放如何實現精準有力的支持?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樑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小微企業的經營壓力仍然較大,因此要強化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持續做“加法”,鼓勵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相關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確保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增速高於全部貸款增速。同時,對“延期還本付息”等具有明確階段性要求的政策,可根據企業恢復情況及時對政策效果進行評估,根據需要有序退出或選擇適度延長,充分滿足企業需求。

“此外,監管部門可同步採取配套性措施,例如可根據行業發展特點及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重點支持方向,設計差異性的撥備計提和風險容忍度指標,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引導其在支持企業發展的同時逐步探索出一條商業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樑斯補充道。

在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領域的信貸支持方面,伍超明認爲,主要通過低成本的再貸款等結構性政策工具實現,如發放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科技創新再貸款、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等。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銀行融資成本,提高其放貸意願;另一方面通過銀行讓利,降低上述領域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推動更多低成本資金流向上述領域。

此次座談會還聚焦房地產,並首次提出“四項行動”——要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聚焦專注主業、合規經營、資質良好、具有一定系統重要性的優質房企,開展“資產激活”“負債接續”“權益補充”“預期提升”四項行動,綜合施策改善優質房企經營性和融資性現金流,引導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迴歸安全區間。

在伍超明看來,房地產領域的信貸投放關鍵要落實好16條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在供給端,用好保交樓專項借款、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等政策工具,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保持房企信貸、債券等融資渠道穩定,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在需求端,因城施策,實施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進一步適當降低利率水平,降低居民融資成本和償債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