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駐華使節組團感受“非遺版”春節 打卡特色“年味兒”

中新社廊坊2月8日電 題:駐華使節組團感受"非遺版"春節 打卡特色"年味兒"

作者 趙丹媚 翟羽佳 宋敏濤

隨着"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傳統節日吸引越來越多世界目光。2月7日下午,來自冰島、保加利亞、盧森堡、丹麥等11個國家的25名駐華使節到河北廊坊參觀考察,打卡特色"年味兒"。

寫毛筆字、品元宵、看民俗表演……在廊坊國際年貨節上,新春煙火氣給荷蘭駐華大使館公使高羅柯留下深刻印象。"我第一次體驗漆扇製作和寫毛筆字,當地書法家送給我兩幅字,一幅寫着‘歡喜’,一幅寫着‘福’,他告訴我新春要送福,我也嘗試用毛筆寫了‘平安’送給他。"

除了中國特色年貨,廊坊國際年貨節上還有來自盧森堡、丹麥、挪威等40餘個國家的產品。幾位駐華使節化身家鄉特產"推介官",向現場消費者推薦起"洋"年貨。"很驚訝能在這裡見到盧森堡的火腿,還有畫着我們標誌性建築——阿道夫大橋的冰箱貼,希望大家喜歡。"盧森堡駐華大使盧睿朗說。

盧睿朗表示,中國的春節和歐洲的聖誕節、新年有很多共同之處,每當這些節日到來,人們會不遠萬里和家人相聚。"這讓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也看到了家庭價值觀的重要性。尤其是現在大家都很忙,花幾天時間陪伴父母,我認爲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中國,這都非常重要。"

在盧睿朗印象中,慶祝春節的國家越來越多。"比如在盧森堡,人們會舉辦各種招待會慶祝春節,在過去的10年到15年間,盧森堡的華人社區不斷髮展,和當地人相處融洽,很多盧森堡人會與他們的中國鄰居和中國朋友一起慶祝春節。"

受240小時過境免籤政策城市範圍擴大以及2024年以來"免籤圈"持續擴容作用影響,"來中國過非遺年"成爲外國人新時尚。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今年到中國過春節的外國遊客較2024年增長150%,創下新高。"我今天看了京劇、京東大鼓,非常建議大家來中國,不僅是這裡的食物、建築,還要來感受獨特的文化。"保加利亞駐華大使安德雷伊·特霍夫說。

"我認爲傳承是非常重要的,確保我們記住彼此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展示自己的文化,就像挪威也有自己的傳統服飾、建築等。"第一次在中國過春節的挪威駐華大使戴偉恩稱,今年嘗試包了三文魚餡的餃子。"春節對我來說,可以幫助我瞭解中國歷史,這一極具代表性的節日愈發成爲促進雙方文化交流的紐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