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茶產業萎縮20餘倍 中華大學1招助新埔棄耕茶園再生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主任陳湘媛(左三)和繫上學生,與鍾傢伙房總幹事鍾兆堂(左二)一同整地種下希望樹。(中華大學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中華大學學生實地操作,在定植作業前進行放樣,從中學習種植的各種實做技巧。(中華大學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行政院農業部數據顯示,新竹縣新埔鎮的茶園面積從2001年的520公頃降至2021年的21.2公頃,產業萎縮達20餘倍,最大原因是缺乏人力導致茶園棄耕,對此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師生爭取教育部USR(大學社會責任)第3期計劃,提出「驛動新埔:種希望樹,點幸福燈之綠色共生」,協助新埔茶園再生。

許多人對於新埔鎮的印象,不外乎是傳統客家家廟建築、農作物柿子、梨子等,但其實新埔茶產業在過去也曾佔有重要地位,不過隨着人口外移後逐漸式微。

對此,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主任陳湘媛與校方爲了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在爭取教育部USR(大學社會責任)第3期計劃時,特別提出「驛動新埔:種希望樹,點幸福燈之綠色共生」專案,希望呼應農業部的生態造林理念。

陳湘媛以新埔鎮新北社區鍾傢伙房周邊環境爲示範區,於廢耕茶園推動近自然林、環境保護林之林地保育與生態造林,陳湘媛更親自帶領學生在該處調查樹種、種植樹苗,協助棄耕茶園重生,作爲以生態綠化淨零碳排的典範。

執行USR計劃的景觀建築學系大3學生林旭中表示,相較於平時在教室內上課,實地走進山區更能瞭解樹木會受到其植株特性及生長速度影響,在種植上需要考量栽植株距,否則多年後樹木將因空間與日照不足等問題,導致徒長而生長不良。

此外,也需要評估鍾傢伙房周遭環境,選擇較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生長的樹種存活率較高,一步步在做中學,相信對於未來進入職場會很有幫助。

同系的鄭同學則指出,過程中運用課堂所學,進行測量、定位及調查原生樹種、紀錄病蟲害狀況等,其中較爲困難的是在斜坡上挖樹穴、種植樹苗,考驗自身體力和穩定性,這些都是在教室內學不到的,期望未來能將棄耕茶園改造成原生植物樂園,讓親子多一處戶外的生態探索空間,也能夠寓教於樂。

最近師生團隊趁着梅雨季節,將光蠟樹、杜英、青剛櫟與楊梅等苗木栽種完成,連同臺灣黃楊、大頭茶與民俗植物山黃梔、中國繡球華八仙等灌木共計新植325株,同時就地保留列入養護的植栽如肖楠、樟樹、櫸木、香楠、杜英、刺葉桂櫻、山紅柿、苦楝等超過300株,已陸續列冊管理,期望能在今年完成1500株植物的新植或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