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中概股、中概互聯基金危難之際

大家都知道,2022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

銀行理財淨值化已經開始了,

簡單說就是銀行理財也不能保本了,

結果碰到今年的BT市場,

買這些理財的人也虧麻了,

22000只銀行理財產品,

今年有3600只銀行理財產品負收益,

破淨的產品佔總量超過13%。

我有個朋友——Hannah,

買了20w銀行理財,虧了2000多本金,

真的太秀了。

二、

最後一顆稻草倒了,

騰訊在其他中概股下跌50%以後,

終於也挺不住,近一個月跌了近30%,

速度可謂是摧枯拉朽。

騰訊跌,不是因爲ZZ覺悟不夠高,

也不是因爲業績不夠好,

最主要的還是因爲外資流出和交叉持倉,

給大家看一張圖,

今天騰訊港股淨買入前3全部是內地資金,

而淨賣出前10,七八成都是外資,

這就是騰訊及其他中概股,這些日子的縮影。

交叉持倉呢,也很好理解,

一種是先賣虧得少的,補虧得多的。

王大媽手裡拿着騰訊、阿里、美團,

阿里、美團率先跌了50%,

爲了補倉王大媽揮淚斬騰訊,

結果沒想到阿里、美團也抄在了半山腰。

還有一種情況是其他股跌太多,

觸發心情不爽機制,

直接一鍵清倉的也不在少數。

持倉交叉,共振下跌,外資跑路,

也就造成了中概股這幾天動不動就板塊跌9%,

接連創歷史記錄的景象。

接下來該怎麼辦?

前幾天易方達專門給投資者寫了一封信,

大意是,就算在美上市的成分中概股退市,

也能直接轉戰港股。

因爲前十大權重股中,有9成以上都是港美兩地上市的公司,

估計到最後真走到這一步,也就損失一點手續費而已。

但是港股的溢價肯定比不上美股,

所以可能最後原本在美股上市30PE的公司,

到港股後合理估值變成了20~25。

現在騰訊13.7的PE、阿里22的PE

用心去感受就完事了。

市場總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當大家都回過味兒來,

原來這些公司賺的錢也是真金白銀,而不是冥幣,

那時候就一切都會好起來了,

祝好。